跳转到主要内容

读书会开端

21.8.7 见面会

(周日晚上九点半到十点半)

期待与形式

No.1 顾及:

  • 期待:个人的期待是通过阅读这本书更好的增加对世界的理解,加深一点点世界观,海德格尔最后也是倾向于有神论的,所以也可以增加一下我对身心灵方面的理解。
  • 节奏:目标是通过2~3个月完成一个这本书的整体阅读,我对共读探讨的想法是很开放的可能更倾向于倾听大家对于书中不同观点的视角,获得一种视角的多元化,在深度上没有什么期待或者是目标,更多的是把它当做一种体验。

No.2John:

  • 期待:海德格尔是我最熟的几位哲学家之一,《存在与时间》又是我在海德格尔的著作里比较熟的。
  • 形式:我可能不会把书再读一遍,但会争取参加以后的每次讨论,学习大家的视角(其实我更感兴趣大家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例子谈对海德格尔文本的理解),也与大家分享我的理解,

No.3小黑:

  • 为什么:吸引我的是这本书的名字《存在与时间》。死亡是在四维空间的东西,发生在时间的这个轴上。我的思考可能会和书的内容重合,所以我很好奇他怎么理解存在与时间。
  • 节奏:我是一个读书很快的人。如果内容不是特别有历史梗或者文化梗,我读起来还是蛮快的。所以就跟着大家的节奏来吧。

No.4yuki:

  • 期待:高中的时候就了解过海德格尔的生平。他的很多问题是存在性危机。我自己现在就处在这个危机上。哲学书是理性的讨论,我自己非常感兴趣去抽析概念本身。我一直很关心时间和空间。我希望我做的事情、我选择的物和空间可以留下时间的印记,比如选一块木头。我喜欢做映照时间的事情。
  • 怎么读?中文翻译会有很多误读。最好找导论性质的书,把概念抽析一下,做一个概念解释表。读的时候,不断地反读这个概念本身,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所以最好在阅读的时候,有一个核心概念的列表。在阅读的时候,有一个不断的加深理解。以避免读完后还是只有一个感受性的理解。轮流带读也可以。每周可能需要一个人多花一些功夫,把核心概念抽出来,做一些讲解。

No.5 段帅:

  •  为什么:陈嘉映推荐。翻转课堂的播客里面讲过一些核心概念。自己之前比较少思考,自己为啥会存在,文化是如何影响自己的。对于这些问题开始有些兴趣。原著比较晦涩,希望挑战下。
  • 节奏:每人导读一章,然后轮流。 建议可以做成文字或者音频的东西,可以做纪念,也蛮好的。

No.6 雪珊:

  • 为什么:去年底学心理咨询,很多流派,从人本主义、格式塔开始,都是有现象学的源头。接触了海德格尔。所以希望能够阅读。在做一些咨询的实践,更深的学习的时候,觉得现象学还挺有意思的。虽然不一定能读懂,但可以读来看一看。我还挺喜欢海德格尔,这种换一种概念的表达来看事物的方式。
  • 方式:支持关键概念列一列,不断加深。

No.7 静静:

  • 为什么:小时候会思考人为什么活着,我活着才能思考我在这个世界上。读完会发现自己能理解一些概念,但好像还没有进入它里面描述的状态。我理解是我还没有形成哲学思维。我现在的困惑是:海德格尔更加强调存在,其他都是外在。如果理解得更加深入的话,会不会自我为中心?我也想带着这个问题去学习。也因为海德格尔是当代最著名的哲学家。
  • 方式:陈嘉映写过读本,两者结合的话会不会更好一些。

No.8 柄秀:

  • 为什么:哲学概念是对惯常概念的剖析,会有另一个视角,还蛮重要的。
  • 方式:有个共文档,大家可以把当下的想法、问题、关键词记录其中,看到别人的联想。在交流的时候,从别人的东西中引发些思考。

No.9 晓雯:

  • 为什么:与当下的困惑很契合。我自己处在职业的转折点,也在做向内的探索,被问了人生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从忙碌转向闲下来的时候,有些不适应。想通过读一些之前没接触过的东西来让自己忙起来~
  • 方式:挺喜欢yuki之前说的核心概念列出来的方式。没有哲学基础看起来难度还是挺大的。

No.10 小章鱼:

• 为什么:读这本书两个兴趣点,一是海德格尔的兴趣,大学的时候有接触,痛并快乐着,对哲学家有兴趣;二是《存在与时间》,很重要的哲学巨作,对主题也感兴趣,之前也看过一些现象学的书,有些基本了解,希望能够读下原典。不强求多深,能读一遍就挺好的。

• 方式:支持概念的辨析,有很多地方在做概念的辨析,特别抽象特别绕。也不用强求理解到什么程度。对哲学的理解很难的,和每个人的习惯和思考的方式有一定关系。不用强求一致性。

No.11 山羊:

为什么:参加SEED Fellow的活动,看到大家在微信群里各种聚。我在厦门很难聚。想要有机会主动地和大家有一些连结。在做公益教育时,很多人都说一定要达到哲学的高度、理论的高度。2020年非常焦虑,和南明教育共读了《大问题》,找到了非常通透的感觉,也做了人生决定-结婚了!哲学会给到很多人生的力量。南明文化的两位老师都注重文化的共读、共写、共生活的理念,认为通过这些可以打通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达成精神的密码。很多人读,可以把东西想透,共同编织精神世界。这些是我的期待。

方式:按照章节来读,每一个章节都有人带读。每一章会选出2-3个问题来讨论。可以结合书的内容,也可以超越书的内容来做分享。时间上的话,一周至少一次。

二、会议成果

1节奏分工:由yuki和小章鱼一起对这本书总体进行一下共读的内容和分工。根据章节的结构以及页数,一般每周共读50页左右,结构有内容的章节相对集中,共读时间在3月内。

2共读时间:每周共读时间固定下来~第一次先定在每周日晚上8:30-10:00.

3形式:每次有一个领读者和记录者,提前一周确定领读者和记录者,集中一周一次共读交流。

4角色分工和职责

共读者

可随时在石墨中写下读书的想法,参加共读活动进行讨论;

领读主持人

a需要在周六中午前,将共读要讨论的问题提前发在群里;

b创建一个腾讯会议号;

c确定能参加共读的人数;

d提醒大家上线,大家如果请假提前请假(可以用腾讯投票~)

e留存:腾讯会议可以录屏。

f负责主持读书会的节奏,组织好读书会大家的分享。

记录者

用文字进行记录和进行整理。在石墨文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