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02: 44-54节
第二篇 此在与时间性
Overview
- Q: 前文论证了此在的基本建构是在世,结构整体性是操心。 ^^那这个真的是此在的整体全部了么?^^
- A: 非也非也。之前做的都是横截面分析(静态分析),接下来看要时间序列了(动起来!)。
- ## C45 准备的此在基础分析的结果以及源始地从生存论上阐释这一存在者的任务
- ### 此在的任务: 解释存在的意义? 存在 ← 此在 ← 源始地搞清楚
- 解释(阐释) ← (整理) - 理解 ← (领会) - 感受(看到) - ^^啥?^^ (先行视见)
- 这个啥必须是完整的,不然就成盲人摸象了,∴要求整体性
- BUT 之前讨论的先行具有的是此在的非本真存在和不完整存在,∴我们得去找找完整的
- IF要完整,就得看全过程,不能切片。即(把此在自始至终包括进来,是生与死(注意这里的死还是通常意义的死)之间的存在)
- ∵ 此在是能在,能是什么,同时意味着也还不是什么。→ (就是说,此在在结束(挂掉)之前,是不圆满不完整的,你看不清它整体到底是啥样)
- (PPS: 此在的存在建构是可能性和时间性的,部分已经显现,部分还未显现,整体则是在时间的末端、即死亡处,达到终结。∴此在还在时,就意味着未终结,就还不知道整体)
- 这咋办呢? 【亏欠说】
- 1st思路: 参考数学、物理学,会计,我们假设有个地方(The Great Beyond)存放在此在(所能是、所将是)还没发生所以还缺着的东西,于是此在的生存本身就带着一种亏欠。那在世的终结(死亡)也属于此在所能是所将是的状态,也属于亏欠。
- 此在能本真地整体生存么?
- 死亡 / 良知
- 源始性√
- 时间性是此在存在的根本
- 操心 → (用)时间(时间本质) → 计时(日常之时间概念)(即所谓的钟表时间)
- 时机
S01 此在之可能的整体存在,向死存在
C46 从存在论上把握和规定此在式的整体存在的表面上的不可能性
- ∴ 到底能不能?
- 让我们继续【亏欠说】
- 因为还亏欠着没成为现实的那部分,此在是未封闭的,到死的时候才终止,整体才出现。(e.g. 一个敞口的矩形无法计算面积)
- ∴ 我们自己就没法"看"到(经验到)自己整体,是这种奇葩的存在方式导致的。
- 完了走进死胡同了,是不是我们对一些东西的理解和认识错了?→
C47 他人死亡的可经验性与把握某种整体此在的可能性
- ### 来先重新^^认识一下死亡^^
- 怎么认识?
- 能否通过他人的死亡来认识? (既然看到自己的死亡不可能,那看看他人的可以帮助认识么?那什么是他人的死亡?)
- 论证前提: 好多事人都可以让别人代理啊(参见民法概念 [[代理]]),这是共同在世的一种常见方式。
- 人死了,此在不在世了。但尸体还在啊,这不就是此在变成现成事物了么?
- NO! 你没有把尸体当物体啊 (还有侮辱尸体罪呢,又没有侮辱物体罪,想想[[MOVIE/Coco寻梦环游记]],其他此在还记着你呢,还祭拜你呢,还用种种方式把你"耽留"于他)
- ∴ 还是一种与他人共在。
- 这种共在里,此在不在"此"。∴ 这种共在没法帮你"经历""体验"死者本真的临终到头。完了无效代理。结论^^不能^^
- 等下,我们还没对啥是"死亡)"做清晰定义,别搞混了。
C48 亏欠、终结与整体性
- 前3节得出的结论
- 只要此在生存着,它就包含一种它上不是而将是的东西,一种亏欠的东西。
- 临终到头就不再是此在
- 临终到头是不能代理的
- 【亏欠说】对么?-见 这咋办呢? 【亏欠说】 让我们继续【亏欠说】
- e.g. 你欠人钱,这是债务,但债务以货币形式呈现,这个钱和你自己"所有"的钱一样,都可以花。
- 但是死亡作为一种亏欠,它和你的"所有"一样么?明显不一样 ∴ 未来的可能性是亏欠,但死亡不是。
- ∴ ^^亏欠说是错的。死亡本就是此在的一部分。^^
- 死亡属于此在,而此在根本不是上手事物。此在并非等到把什么都收齐了才存在,恰恰相反,到那时它就不再存在了。此在尚不是的东西(可能存在或不存在)恰恰就属于它。此在根本上就尚未成为“现实”。此在生成为它尚不是的东西,此在就是它尚不是的东西本身。
- e.g. 残月(本来不残,看不见而已)
- e.g. 熟果
- (是完成性,不是终结性)
- (此在的不完整 v.s. 果实的不成熟)
- e.g. 雨停 → 不再存在 (消失意义的结束)
- e.g. 路止 → 停止把路确定为一条现成的路。 (就绪意义的结束)
- 现成的路结束了
- 正在修建的路
- 画中路,画完成了
- ### 此在就是它尚不是的东西本身
- == 只有此在存在,它已经是它的终结。
- ∴ 在存在论上,死亡并不意指一个现成过程的终结,而是意指此在向终结存在。死亡是此在刚一存在就承担起来的去存在的方式。“刚一降生,人就立刻老的足以去死。”([[BOOK/波西米亚的耕夫]], [[YEAR/1917]])
- BINGO!此在的整体性 Mission Completed!
C49 生存论的死亡分析与对这一现象的其它种种可能阐释的界划
- (忘记做了😅)
C50 标画生存论存在论的死亡结构的工作
- 死亡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死是此在本身向来不得不承担下来的生存可能性,此在并非漠不关心地滑向死亡,它每时每刻都对自己的死亡有所作为。死在生存论上等于说: 向死生存或向死存在(Sein zum Tode)。
- 此在的死亡是不在能在此的可能性。在这种可能性中解除了对其他此在的一切关联,指向它最本己的存在。
- ∴ 死亡是最本己、最无所关联、最极端的而不可逾越(无法超过)的可能性。→ 与众不同的悬临。
- ∴ 死亡属于在世。畏是此在的基本现身情态,昭示此在生存着被抛向其终结的情况。
- 只要此在生存着,它就实际上死着,但首先和通常是以沉沦的方式死着。此在沉陷在种种事务之中,借此掩蔽最本己的向死存在。
- ∴ 死植根于操心。
C51 向死存在与此在的日常状态(对日常的向死存在的分析)
- 在向死存在中此在对它本身之为一种别具一格的能在有所作为。
- ### Q: 平时大家咋认识死亡? (日常状态的此在是常人,那常人(公共解释、闲言)又是以何种方式解释向死存在?)
- 解释←领会←(带着情绪地)-现身情态
- 死亡是熟知的、日常的"不断摆到眼前的事件","人终有一死,只是还没轮到自己"
- 先分析前半句: “死”属于常人、∴属于“无此人” (即从我死变成了别人在死)
- ∴ 日常状态的理解掩藏(遮蔽)了死的本己、无所相关和不可逾越性 (就是没从死是本己的这个角度思考,跟看戏一样是别人在死)
- BUT! 这种逃遁本身不就说明在平均日常状态里,常人也已经被规定为"向死存在"了
C52 日常的向死存在与充分的生存论死亡概念(死亡的确定性)
- ### Q: 这种逃遁(闪避)着的此在咋理解死亡?
- 死亡是熟知的、日常的"不断摆到眼前的事件","人终有一死,只是还没轮到自己"
- 再分析后半句: 日常状态承认了某种对死的确知之类的东西。但停留在一种两可地承认死亡的确知上 (即这种确知没有和到底是啥东西对应起来)
- ∴ 不是本真地确知的
- [[陈嘉映]] 人们说:死确定可知地会到来,但暂时还没来。这个“但”字否定了死亡真正的确定可知,把此在引向当下还可耽留忙碌的事务,以免无所事事地想到死。死被推迟到今后有一天去,从而掩盖起死亡特有的性质:死随时随地都是可能的。“总有一天”这种说法赋予这种不确定性以确定性,并以这种方式来闪避这种不确定性。它把且仅紧迫的事务堆到何时死亡的不确定性前面。
- 此在先行于自身,这才使向终结存在成为可能,使此在可能整体存在。
C53 对本真的向死存在的生存论筹划
- 不是日常状态的)就是本真的(否定之否定)
- 向死存在是向着一种可能性存在
- 实现 =可能性消灭
- 不是什么可能的上手或现成在手的东西(实现了,但还有其他可能性), 而是此在的存在可能性,这种实现=亡故, 此在的生存基础没了
- ∴ 向死存在≠实现死亡≠停留在终结的可能性中(想去死时)
- 死作为可能之事须尽可能少地显现其可能性。∴越想领会越弱
- 向死存在就是先行到这样一种存在者的能在中去:这种存在者的存在方式就是先行本身
- 这种可能性就是生存之根本不可能的可能性。要先行到这种可能性中去。
- 死是此在最本己的可能性,最无所关联的可能性
- 此在唯有从他本身去承受这种能在。死不是无差别的属于,死对此在^^个别化^^的,这种个别化是为生存开展出"此"的一种存在方式。
- ∴ 本真的向死存在就是无所遮蔽地直面此在最本己的可能性存在
- 本真的向死存在可以概括如下:先行到死,看清楚了丧失在常人之中的日常存在,不再沉陷于操劳和操持,而是立足于自己的生存筹划种种生存的可能性,面对由畏敞开的威胁而确知它自己,因负重而激起热情,解脱了常人的幻想而更加实际,在向死存在中获得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