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2 从“传统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去探究“解放的教育”
传统教育中师生关系
讲述症: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不注重话语的改造力量。
囤积概念:讲述是让学生作为容器的去记忆, 作为存放处,让教师来存放东西,是知识渊博者对于一无所知之人的恩赐。
囤积式教育的表现与压迫的产生
在囤积式教育基础上,对于自由教育的畅想:朝向和解来发展的,对于师生关系的矛盾关系的和解。
-论述囤积式教育的表现、弊端,囤积式教育是压迫者采取避免学生觉醒的教育方式; 压迫者感到兴趣的是”改变受压迫者的意识,而不是改变压迫的情境“。
所以,改变压迫的情境,应该是去改变压迫的“结构”,让受压迫者从“为他存有”变为“为己存有”。
没有意识的压迫-呼应后文对于真正的解放的阐释
怀有善意的教师,不能察觉到他们扮演的角色
师生关系、意识与世界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伙伴关系。
传统教育-人与世界的关系
囤积教育中隐含着人与世界的二分假定,而教师是在控制世界进入学生的方式。 教育使人更加能够被动地去适应这个世界。
对应压迫社会:
压迫者的安稳是建立在受压迫者能乖乖地适应压迫者所创造的世界,并尽量不要去质疑它。
新的伙伴关系:每个人必须寻求与他人的联合,联合需要的是真正的沟通。
生命之爱 VS 死亡之爱
在死亡之爱的压迫社会中,受压迫者会因为行动的无力产生痛苦,同时也会通过寻求对于领袖的认同,而找到自己的主动参与感。反抗是受压迫者对于更有效的行动的追求,而精英阶层会以稳定之名进行镇压,持续推动宰制与压迫。
——呼唤真正的人本主义者对于囤积教育的了解,对于真正人性化教育的呼吁。
对于“真正的解放”的追求
对于“解放的教育”的解释
真正的解放必须完全拒绝囤积式的概念,而提出了“提问式”的教育,认为人是有意识的存有,意识是意欲此世界的意识(对于世界的理解的一种意识)。 既不接受一种照章行事的现在,也不接受预先命定的未来,奠基于动态的现在,它是革命的。 提问式教育是一种对人性解放的实践。
-意识到某物,不只是对于对象的意向,也察觉对象会转向自身,意识是意识的意识。
-认知的行动,教师-认知对象-学生,对话关系让师生合作去认知相同的认知对象。
-人与世界的关系的论证,在提问式教育中发展出觉察的力量;
-人性化的实践
问题:
- 如何理解P111中提到的“现实是一种过程”?
- 倩媛对于城中村的解释,理解现实为何是一种过程。
- 我们可以改变现实,我们的角色~
- 如何理解P124, 人性化的实践这里, 一个人遏制他们的人性化,不能成为真正的人,如果从个人角度,使自己更加人性化,也是非人性化的?
- 回到更大的情境中,与他人的联结,达到更多人的人性化
- 大家都知道哪些在探索“提问式的教育”的机构或者学校?
搞一次对话?
如何处理对话中对方觉得被challenge?
如何处理对话中不让对方觉得有既定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