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其他奥义书
-
婆罗门传统与沙门传统、觉道文化和玄道文化的长期斗争、对话和交融
-
-
古散文体
(与梵书接近/婆罗门(雅利安人)主导/祭祀)
-
爱多雷耶奥义书
-
C01
- 和平祷词
- 自我创造世界和世界保护者
- 自我是世界的唯一存在,他创造了水、光、死亡和水,并从水中双出原人,赋予形状
- 他给原人加热,原人受热后,嘴张开,似卵。从嘴中产生语言,从语言中产生火。鼻孔张开,从鼻孔中产生气息,从气息中产生风。眼睛张开,从眼睛中产生目光,从目光中产生太阳。耳朵张开,从耳朵中产生听觉,从听觉中产生方位。皮肤张开,从皮肤中产生汗毛,从汗毛中产生草木。心张开,从心中产生思维,从思维中产生月亮。肚脐张开,从肚脐中产生下气,从下气中产生死亡。生殖器张开,从生殖器中产生精液,从精液中产生水。
- 他为这些神灵创造住处,并让他们进入各自的住处
- 他为他们牵来牛,他们说道:"这对于我们还不够
- 他为他们牵来马,他们说道:"这对于我们还不够
- 他为他们带来人,他们说道:"啊,美好的造物!
- 他对他们说道:"你们进入各自的住处吧!"。
- 自我创造食物
- 他给水加热,从受热的水中产生形态,形态产生食物
- 食物被创造出来后,企图逃跑,他想用各种方式抓住它,1但都失败了。
- 他想用下气抓住它,果然抓住了它。那是风抓住了食物。风以食物为生命。
- 他通过骨缝进入身体,有三个居处,三种睡眠
- 他裂开头顶,从那个门进入。这个门名为骨缝。它是欢喜。
- 他有三个居处,三种睡眠:这个居处,这个居处,这个居处。
- 他出生后,观察众生,心想:"怎么说这里还有另一个?"他看到那个原人,遍及一切的梵,说道:"我看到这个(idamadarsam)。"。
- 因此,他名为伊檀陀罗(Idandra,即"看到这个")。他确实名为伊檀陀罗,而他们使用隐称,称他为因陀罗(Indra),因为众天神似乎喜爱隐称,确实因为众天神似乎喜爱隐称。
-
C02 人的生命的三个阶段
- 第一生:精液成为胎藏,在女子中出生
- 精液是从所有肢体中聚合的精力。
- 他在自我中维持这个自我,将它置入女子后,使它出生。
- 第二生:胎藏成为女子的自我,男子养育孩子
- 它成为女子的自我,犹如她自己的肢体。
- 他养育这孩子,也就是养育自我,以维系这些世界。
- 第三生:依靠功德确立自我,寿命终结后离去,再生
- 他依靠功德确立他的这个自我。
- 他的另一个自我完成任务,寿命终结而离去,他从这里离去,又再生
- 仙人瓦摩提婆在胎藏中的体验
- 在胎藏中知道所有天神的出生。
- 如兀鹰快速腾飞,死后向上腾飞到天国世界
- 一百个铁城堡守卫我,我也如兀鹰快速腾飞。
- 在身体坏死后,向上腾飞到那个天国世界,实现一切愿望,达到永恒,达到永恒。
-
C03 智慧
- 自我是智慧
- 自我是心,是思维,是意识,知觉,知识,智慧,智力,见识,坚定,思想,理解,决心,记忆,意图,意志,活力,欲望,控制。
- 智慧是根基,智慧即梵。
- 智慧是世界的眼睛
- 世界以智慧为眼
- 他依靠这个智慧的自我,他从这个世界腾飞到那个天国世界,实现一切愿望,达到永恒,达到永恒。
- 智慧是万物的本质
- 梵,因陀罗,生主,所有天神,五大元素,各种各样微小的混合物,各种各样的种子,卵生物,胎生物,湿生物,芽生物,马,牛,人,象,任何一种生物:动物、飞禽和植物,这一切以智慧为眼,立足智慧。
-
泰帝利耶奥义书
- 和平祷词
- 诃利!嗨!愿密多罗赐福我们!愿伐楼那赐福我们!愿阿利耳耶摩赐福我们!愿因陀罗和毗诃波提赐福我们!愿大步跨越的毗湿奴赐福我们!向梵致敬!风啊,向你致敬!你是可见的梵。我要说你是可见的梵。我要说你是规律。我要说你是真理。愿它保护我!愿它保护说者!保护我!保护说者!唵!和平!和平!和平!。
- 语音学
- 字母、声调、音量、音力、发音和结合是语音学的内容
- "字母"即音素。"声调"分为高调、低调和降调。"音量"指发音时间,以短元音的发音时间为计量标准。"音力"指强调性的重音。"结合"指前后两个音节连接之处音素的结合,也称连声。
- 结合的奥义:五种结合:关于世界,关于光,关于知识,关于繁殖,关于我
- 大地是前面的形态,天空是后面的形态,空是结合,风是联系。这是关于世界
- 火是前面的形态,太阳是后面的形态,水是结合,闪电是联系系。这是关于光。
- 老师是前面的形态,学生是后面的形态,知识是结合,言教是是联系。这是关于知识。
- 母亲是前面的形态,父亲是后面的形态,繁殖是结合,生育是联系。这是关于繁殖。
- 下颚是前面的形态,上颚是后面的形态,语言是结合,舌头是联系。这是关于自我。
- 对智慧和财富的渴望
- 愿我具备永恒性!愿我的身体充满活力!愿我的舌头极其甜蜜!愿我的耳朵听取大量学问!
- 愿梵行者们从各地来到我这里,婆婆诃!愿梵行者们纷纷来到我这里,婆婆诃!愿梵行者们以正确的方式来到我这里,娑婆诃!愿梵行者们能够自制,婆婆诃!愿梵行者们能够平静,娑婆诃!。
- 对梵的理解
- 菩问是这个世界。菩婆诃是空中。苏婆诃是那个世界。摩诃是太阳。正是凭借太阳,一切世界变得伟大。
- 或者,菩诃是火。菩婆诃是风。苏婆诃是太阳。摩诃是月亮。正是凭借月亮,一切星体变得伟大。
- 或者,菩诃是梨俱。菩婆诃是娑摩。苏婆诃是夜柔。摩诃是梵。凭借梵,一切吠陀变得伟大。
- 或者,菩诃是元气。菩婆诃是下气。苏婆诃是行气。摩诃是食物。正是凭借食物,一切气息变得伟大。
- 它们每组四个,有四组。这样,四个一组,有四组专门用语。知道这些,也就知道梵。所有的天神都向他进贡。
- 对原人的描述
- 这个原人由思想构成,永恒,金色,在心内空间中。似乳头,悬挂在上颚两脉之间,那是因陀罗的出生处。他在头发分缝处,穿透头盖骨而出。他居于名为菩诃的火中,名为菩婆诃的风中。他居于名为苏婆诃的太阳中,名为摩诃的梵中。他成为自主者。他成为思想之主,语言之主,眼睛之主,耳朵之主,知识之主。进而,他成为梵,以空为身体,以真理为自我,热爱生命,喜欢思想,充满平静而永恒。
- 对万物和自我的理解
- 大地、空中、天空、方位和中间方位,火、风、太阳、月亮和和星星,水、药草、树木、空和自我。这些是关于万物。然后,关于自我。元气、行气、下气、上气和中气、眼睛、耳朵、思想、语言和触觉,皮、肉、筋、骨和骨髓。作出这种安排,仙人解释说:"这所有一切都是五重结构。依靠五重获得五重。"。
- 唵的意义
- 唵是梵。唵是这一切。唵是应允
- 因为说:"哦(O),请吟诵!"人们便吟诵。随同唵,吟诵娑摩。随司唵(Om)和颂(Som),吟诵祷词。随同唵,行祭者祭司应答。随同唵,梵祭司开始吟诵。随同同唵,允许火祭开始。婆罗门先说"唵",然后说:"愿我获得梵!"他确实获得梵。
- 学习和教学的重要性
- 规律,学习和教学。真理,学习和教学。苦行,学习和教学。自制,学习和教学。平静,学习和教学。火,学习和教学。火祭,学习和教学。客人,学习和教学学。人性,学习和教学。繁殖,学习和教学。生育,学习和教学。后嗣,学习和教学。
- 老师的教导
- 你要说真话,遵行正法,不要放松学习。在赠送老师可爱的财物后,你不要断绝后嗣。不要忽视真理,不要忽视正法,不要忽视幸福,不要忽视繁荣,不要忽现学习和教学,不要忽视供奉天神和祖先。
- 你要奉母亲为神。你要奉父亲为神。你要奉老师为神。你要奉客人为神。你要从事那些不受非议的事,而非其他。你要遵奉我们之中的善行,而非其他。
- 对于受指责者,你也要按照那些婆罗门的方式去做。这些婆罗门善于思考,自我约束而不受他人约束,不苛刻,热爱正法。
-
第二梵欢喜章
- 知梵者达到至高者
- 梵是真理、知识和无限,居于洞穴中,至高的空中
- 从它或从这个自我中产生空,从空中产生风,从风中产生火,从火中产生水,从水中产生地,从地中产生药草,从药草中产生食物,从食物中产生人
- 这个人由食物的精华构成,这是他的头,这是右侧,这是左侧,这是自我,这是下体,根基。
- 众生依赖大地,全都从食物中产生
- 食物在生物中最古老,被称为一切的药草
- 生物从食物中产生后,又依靠食物生长,食物被吃,也吃生物,故而被称为食物
- 这内在的自我由气息构成,不同于由食物精华构成的人。
- 众天神随着气息呼吸,人和牲畜也是如此
- 气息是众生寿命,故而被称为一切的寿命
- 凡是崇拜梵为气息,他们获得全部的寿命。
- 这确实是前者的有身自我,这内在的、由思想构成的自我,不同于由气息构成的自我
- 语言和思想不能到达而从那里返回,如果知道梵的欢喜,他就无所畏惧
- 这确实是前者的有身自我,这内在的、由知识构成的自我,不同于由思想构成的自我
- 知识指导祭祀,知识也指导行动,一切天神崇拜最古老的梵为知识
- 如果知道梵是知识,而不懈怠放逸,摒弃身体的罪恶,就实现一切愿望。
- 这确实是前者的有身自我,这内在的、由欢喜构成的自我,不同于由知识构成的自我
- 如果他知道梵是不存在,那么,他自己也不存在;如果他知道梵是存在,那么,人们知道他存在
- 他产生愿望:"我要变多,我要繁殖。"。
- 他实施了苦行,创造这一切。创造了所有这一切,他进入其中。进入了其中,他成为存在者和无形者,可言说者和不可言说者,居处和非居处,知识和非知识,真实和非真实。真实成为所有这一切。人们称之为真实。
- 最初,这一切不存在,而从它产生存在;它自己创造自我,因」此,它被称为善行
- 这确实是善行,确实是本质。获得这种本质,也就获得欢喜
- 如果空中没有这种欢喜,谁会吸气?谁会呼气?因为它确实导致欢喜。
- 因为一旦在这不可见者、无形体者、不可言说者和非居处者中发现无所畏惧是根基,他就会达到无所畏惧。而一旦在它之中制造哪怕细微的裂缝,他就会产生恐惧。确实,缺乏思考的知者怀有恐惧。
- 出于惧怕它,风儿吹拂,出于惧怕它,太阳升起,火,因陀罗,死亡为第五,出于惧怕它,迅速跑动
- 下面是对欢喜的探究。若有一个青年,是个好青年,勤奋好学,行动敏捷,意志坚定,身体强健,这个大地和所有财富全都属于他,这算作一个凡人的欢喜
- 一百个凡人的欢喜构成一个凡人健达缚的欢喜,也就是精通吠陀而不受欲望伤害者的欢喜。
- 一百个凡人健达缚的欢喜构成一个天神健达缚的欢喜,也就是精通吠陀而不受欲望伤害者的欢喜。
- 一百个天神健达缚的欢喜构成一个居于永久世界的祖先的买欢喜,也就是精通吠陀而不受欲望伤害者的欢喜。
- 一百个居于永久世界的祖先的欢喜构成一个天生天神的欢喜,也就是精通吠陀而不受欲望伤害者的欢喜。
- 一百个天生天神的欢喜构成一个业报天神的欢喜,也就是精通吠陀而不受欲望伤害者的欢喜。
- 一百个业报天神的欢喜构成一个天神的欢喜,也就是精通!吠陀而不受欲望伤害者的欢喜。
- 一百个天神的欢喜构成一个因陀罗的欢喜,也就是精通吠陀而不受欲望伤害者的欢喜。
- 一百个因陀罗的欢喜构成一个毗诃波提的欢喜,也就是精通吠陀j而不受欲望伤害者的欢喜。
- 一百个毗诃波提的欢喜构成一个生主的欢喜,也就是精通I吠陀而不受欲望杀害者的欢喜。
- 他在这里的人中,在那里的太阳中,是同一者。若知道是这样,在死后,就从这个世界达到那个由食物构成的自我,达到那个由气息构成的自我,达到那个由思想想构成的自我,达到那个由知识构成的自我,达到那个由欢喜构成的自我
- 语言和思想不能到达而从那里返回,如果知道梵的欢喜,他就无所畏惧
- 他确实不会为此烦恼:"我怎么会没有行善?我怎么会作恶?",
- 知道这样,他就能使自我摆脱这两者。确实,知道这样,他使自我摆脱这两者。这就是奥义。
-
第三婆利古章
- 婆利古对梵的认识过程
- 婆利古通过苦行,逐步认识到食物、气息、思想、知识、欢喜是梵
- 他实施苦行,完毕苦行。
- 他认识到食物是梵。
- 他认识到气息是梵。
- 他认识到思想是梵。
- 他认识到知识是梵。
- 他认识到欢喜是梵。
- 婆利古的誓言和生活方式
- 婆利古认为食物、气息、水、地、空是梵,应多制作食物,不拒绝任何求宿的客人
- 不应该贬损食物,这是誓言。
- 不应该鄙视食物,这是誓言。
- 应该多制作食物,这是誓言。
- 不应该拒绝任何求宿的客人,这是誓言。
- 婆利古拥有食物,吃食物,拥有后嗣、牲畜和梵的光辉而伟大,声誉卓著
- 婆利古对梵的理解和追求
- 婆利古认为梵是宇宙万物的根基,崇拜梵就能获得根基,3变得伟大,富有思想
- 牲畜中的名气,星宿中的光芒,生殖器中的后嗣、永生和欢喜,空中的一切。
- 若崇拜它为根基,就会获得根基。
- 若崇拜它为伟大,就会变得伟大。
- 若崇拜它为思想,就会富有思想。
- 婆利古认为在死后,他能从这个世界达到那个由食物构成的自自我,达到那个由气息构成的自我,达到那个由思想构成的自我,达到那个由知识构成的自我,边到那个由欢喜构成的自我
- 在这些世界中漫游,随意进食,随意变形。
- 他坐着吟唱这首娑摩歌:哈呜!哈呜!哈呜!。
- 婆利古的奥义
- 婆利古认为自己是食物,也是吃食物者,主体和客体的结合者
- 我是食物,我是食物,我是食物!。
- 我吃食物,我吃食物,我吃食物!。
- 我作偈颂,我作偈颂,我作偈颂!。
- 婆利古认为自己是规律的第一位出生者,先于众天神,在永恒的肚脐
- 施与我者也会这样保护我,我是食物,也吃吃食物者。
- 我已经征服一切世界,我光辉灿烂如同太阳。
-
㤭jiao尸多基奥义书(待更新)
-
中期的诗体/韵体(本土文化崛起/瑜伽/内省)
-
自在奥义书
- 自在居住在活动于这个世界的所有这一切中,人应该通过弃绝享受受,不要贪图任何人的财富。
- 人应该在这世上做事,渴望长命百岁,你就这样,而非别样,业不不会沾染人。
- 那些名为阿修罗的世界,笼罩蔽目的黑暗,那些戕害扼杀自我的人,死后都前往那里。
- 唯一者不动,却比思想更快,始终领先,众天神赶不上它。
- 它既动又不动,既遥远又邻近,既在一切之中,又在一切之外。
- 在自我中看到一切众生,在一切众生中看到自我,他就不会厌弃。
- 对于知者来说,自我即是一切众生,他看到唯一性,何来愚痴?何来忧愁?
- 他遍及一切,光辉,无身躯,无伤痕,无筋腱,纯洁无瑕,不受罪恶侵袭。
- 那些崇尚无知的人,陷入蔽目的黑暗,那些热衷知识的人,陷入更更深的黑暗
- 我们听到智者们向我们解释说:那不同于无知,也不同于知识
- 同时知道无知知知识这两者的人,凭无知超越死,凭知识达到不死。
- 那些崇尚不生成的人,陷入蔽目的黑暗,那些热衷生成的人,陷入更深的黑暗。
- 我们听到智者们向我们解释说:那不同于生成,也不同于不生成。
- 同时知道生成和不生成这两者的人,凭毁灭超越死,凭生成达到不死
- 真理的面容覆盖着金盘,普善啊!我遵奉真理,请你揭开它,让我看到。
- 普善!唯一的仙人!控制者!太阳!生主之子!请放出光芒,聚合光辉!
- 我看到了你的极其美好的形象,那个,其中那个原人,我就是他。
- 风永不停息,永不灭寂,而身体最终化为灰烬,唵!心啊!请记住这事!
- 火啊!带我们遵循正道,走向繁荣,天神啊!你知道我们的一切行为;
- 请你为我们驱除阴险的罪恶吧,我们会献给你至高无上的赞哥歌。
-
由谁奥义书
-
C01 梵
- 自我与梵的关系
- 自我是眼睛的眼睛,思想的思想,语言的语言,生命气息的气息,耳朵的耳朵。
- 自我是智者们超脱一切,离开这个世界后,达到永恒的对象
- 梵的特性
- 梵不可目睹,不可言说,不可思议。
- 梵不同于已知,也不同于未知。
- 梵与语言、思想、眼睛、耳朵、气息的关系
- 语言由梵表达,思想由梵思考,眼睛由梵观看,耳朵由梵谛听,气息由梵呼吸。
- 你要知道它就是梵,而非人们所崇拜者。
-
C02 对梵的认知不能局限于人和天神的范围
- 对梵的认知应超越人和天神的范围
- 对梵的认识不同于一般的认识
- 知道它者知道它,他也不知道他不知道
- 不思考它者知道,思考它者不知道。
- 认知它者不认知,不认知它者认知。
- 凭觉悟知道梵,可获得永恒性
- 凭自我获得勇气,凭智慧达到永恒
- 如果在这世知道它,则获得真实。
- 如果在这世不知道它,则损失巨大。
- 那些智者在万事万物中辨认出它,他们死后离开这个世界,达到永恒。
-
C03 天神与梵初邂逅
- 众天神对梵的胜利的误解
- 众天神认为梵的胜利是他们的胜利
- 众天神兴高采烈,思付道:"这是我们的胜利,这是我们的伟大大。
- 梵向他们显形,但他们不认识梵
- 梵通过火神、风神和因陀罗的尝试,揭示他们的局限性
- 火神无法焚烧梵放的草
- 梵将一根草放在火神前面,说道:"焚烧它吧!
- 他快速上前,但不能焚烧这根草。
- 风神无法卷走梵放的草
- 梵将一根草放在风神前面,说道:"卷走它吧!
- 他快速上前,但不能卷走这根草。
- 因陀罗遇见雪山之女乌玛,梵从他面前消失
- 他走向前去。梵询问他:"你是谁?
- 就在空中那个地点,他遇见一位女子,也就是漂亮美丽的雪山之女乌玛
- 他询问她:"这是哪个药叉?
-
C04 梵与奥义
- 梵是最高的存在,是一切天神最接近、最先知道的。 梵对于众天神如同闪电闪烁,对于自我则通过思想回忆
- 梵是可爱者,应该作为可爱者受到崇尚
- 奥义的基础和居所
- ^^苦行、自制和行动是奥义的基础^^,诸吠陀是奥义的所有肢体,真实是奥义的居所。
- 奥义的意义和价值
- 知道奥义的人,会涤除罪恶,安居在无限的、不可战胜的天国世界
-
迦陀奥义书
-
C01
- 那吉盖多的施舍和信仰
- 那吉盖多对父亲施舍母牛的行为产生质疑
- 那吉盖多认为,已经饮过水,已经吃过草,已经被挤奶,愿官已衰竭的母牛,施舍它们的人只能再生在"没有欢乐"的世界。
- 那吉盖多愿意将自己也作为谢礼施舍
- 那吉盖多对父亲说:"父亲啊,你将我施舍给谁?
- 父亲便说道:"我将你施舍给死神。
- 那吉盖多与阎摩的对话
- 那吉盖多请求阎摩释放他回家(第一个恩惠)
- 那吉盖多说:"但愿乔答摩忧虑得以平息,心情愉快,对我的怒气消失,欢迎你释放我回家,死神啊!
- 阎摩告诉那吉盖天国之火的存在(第二个恩惠:多色(业)的项链(道路))
- 阎摩说:"这天国之火,那吉盖多啊!我知道,我告诉你,让你知道;它是根基,靠它达到无限世界,你要知道,它深藏在洞穴中。
- 死去之人是否存在(第三个恩惠)
- 那吉盖多说:"有个关于死去之人的疑惑:人们或说存在,或说不存在;我想要知道这个,请你指教!这是我选择的第三个恩惠。
- 那吉盖多对生死和知识的理解
- 那吉盖多认为至善和欢乐两者束缚人,而目标不相同
- 那吉盖多说:"至善一回事,欢乐另一回事,两者束缚人,而目标不相同;选取其中至善者,达到圆满,选取其中欢乐者,失去目的。
- 那吉盖多选择追求知识,抛弃形态可爱的欲望和欢乐
- 那吉盖多说:"你经过深思熟虑,抛弃形态可爱的欲望和欢乐,远离财富之路,那吉盖多啊! 尽管众多凡人沉溺其中。
- 那吉盖多认为智者依靠自我瑜伽,沉思这位天神,摆脱快乐和忧愁
- 那吉盖多说:"那位古老的天神难以目睹,深藏在洞穴之中,隐而不露;智者依靠自我瑜伽,沉思这位天神,摆脱快乐和忧愁。
- 那吉盖多对自我和梵的理解
- 那吉盖多认为自我是车主,身体是车辆,智慧是车夫,思想是缰绳
- 那吉盖多认为感官对象高于感官,思想高于感官对象,智慧高于思想,而伟大的自我高于智慧。
- 那吉盖多认为这个自我深藏在一切众生中,隐而不露,而目光微妙者凭无上微妙的智慧能看见
-
C02
- 智者追求永恒性,^^向内观看自我^^,而非追求外在欲望。
- 自我是生命的主宰,生于苦行之前,生于水之前,进入洞穴之中,通过众生观看。
- 自我是纯洁者,是梵,被称为不死的永恒者,不可超越;一切世界依靠它。
- 自我在一切众生中形成各种相应色,而又居于外。
- 知道自我者,摆脱污垢和死亡,达到梵,获得永恒的幸福。
-
剃发奥义书
-
C01
- 梵学的传承
- 梵天将梵学传给阿达婆,阿达婆传给安吉罗,安吉罗传给婆罗堕退遮之子萨谛耶婆诃,婆罗堕遮之子又传给安吉罗娑
- 这梵学包含上知和下知。
- 下知包括梨俱吠陀、夜柔吠陀、娑摩吠陀、阿达婆吠陀、语语音学、礼仪学、语法学、词源学、诗律学和天文学。
- 上知是认识不灭者
- 智者们认为它不可目睹,不可把握,无族姓,无种姓,无手无脚,永恒,遍及一切,微妙,不变,万物的源泉。
- ^^苦行与梵的关系^^
- 苦行积聚梵,由此产生食物,由食物产生生命、思想、真理、诸世界、诸业和永恒
- 它是全知者,通晓一切,苦行由知识构成,因此,由它产生这楚、名称、形态和食物。
- ^^祭祀的重要性^^
- 祭祀是走向善业世界的道路
- 诗人们在颂诗中看到的祭祀,以各种方式展现在三吠陀中。
- 缺乏祭祀的行为将毁坏他的七个世界
- 一旦祭火点燃,火苗跃动,应该满怀虔诚,在浇灌两勺酥油间,投放祭品。
- 举行火祭而缺乏新月祭和满月祭,缺乏四月祭和收获祭,不招待客人,不供奉众天神,或不按照规则供奉,这样的行为将毁坏他的七个世界。
- 祭祀的误解
- 愚者以为祭祀和善行最好,不知道还有比这些更好者
- 知者的道路
- 在森林中恪守苦行和信仰,平静的知者们遵循比丘行
- 他们涤尽污垢,经由太阳门,走向灵魂不变的永恒原人。
- 婆罗门心生厌弃:无非业所成;应该手持柴薪,去向通晓吠陀、立足于梵的老师求教这种知识
- 按照仪轨走向前来,思想平静,沉着镇定,知者如实向他讲述梵学,让他据此知道真正的、不灭的原人。
-
C02
- 原人的创造
- 原人从不灭者中产生,又回到那里
- 原人神圣,没有形体,既在外,又在内,不生,无呼吸,无思想想,纯洁
- 由原人产生呼吸、思想和一切感官,空、风、光、水和承载一切初的地
- 他的头是火,双眼是月亮和太阳,耳朵是方位,语言是展示的犬陀,呼吸是风,心是宇宙,双足产生大地,他是一切众生的内在自我。
- 由原人生出火,太阳是引火木,月亮产生雨,药草生于大地,吴男人向女人们播撒种子,这样,众生产生于原人
- 由原人产生梨俱、娑摩和夜柔,净化仪式、一切祭祀和酬金,年份、祭祀者和献祭的牲畜,月亮净化和太阳照亮的世界。
- 由原人产生各种各样天神,神灵、凡人、走兽和飞禽,上气、1下气、稻、麦和苦行,信仰、真理、梵行和仪轨。
- 由原人产生七种气息,七种火焰,七种柴薪,七种祭品,七种t世界,藏在洞穴中的那些气息运行在这些世界中,七种与七种相应。
- 由原人产生所有海洋和山岳,由他产生各种流动的河流,由他产生一切药草和液汁,因此,内在自我与万物同在。
- 原人的揭示
- 原人就是世界这一切,业,苦行,至高永恒的梵
- 伟大的归宿,所有动者、呼吸者和眨眼者都安置其中
- 要知道它是存在和不存在,最高心愿,超越知识,众生中的至高者。
- 握住奥义书之弓,这伟大武器,安上由沉思磨尖的箭,贤士啊
- 凭借思考其性质的思想挽开弓,你要知道,以这不灭者为为目标。
- ^^唵是弓,自我是箭,梵是目标^^,应该准确命中,与它合一似箭
- 天空,大地,天地之间,思想,与一切气息,都交织在它之中,摒弃其他的说法,要知道它是唯一的自我,通向永恒的桥梁。
- 通晓一切,知道一切,大地的伟大属于它,因为这自我安居空中,安居神圣的梵城中
- 充满思想,居于食物中,引导生命和身躯,控制心,智者们凭借知识看到它,这位永恒者呈现欢喜状。
- 看到或高或低的它,心结解开,一切的疑惑都消除,诸业终结
- 知道自我者都知道梵在至高金鞘中,无尘垢,不可分,星体中最亮的星体。
- 梵确实是永恒者,在这里,向前,向后,向右,向左,向下,向上,梵遍及一切,梵就是这一切,至高无上
- 那里,太阳不照耀,星月不照耀,那些闪电不照耀,更不必说这火;一旦它照耀,一切都随之照耀,依靠它的光芒,所有这些才照耀。
-
C03
- 对梵的认识和追求
- 通过观察神主,摆脱忧愁,成为知者
- 在同一棵树上,这个人消沉,不能自主,陷入愚痴而忧愁。
- 一旦看到那个神主受到崇拜,崇高伟大,他也就摆脱忧愁
- 通过认识创造者,消除污染,直达至高者
- 见到这位金色的创造者,神主,原人,梵的源泉,见者成为知者,摆脱罪恶,消除污染,直达这至高者。
- 通过游戏自我,热爱自我,成为最优秀的知梵者
- 它是生命,在一切众生中闪耀,知道它,便成为知者,不再多说。
- 游戏自我,热爱自我,有所作为,由此,他成为最优秀的知梵者
- 自我实现和梵我合一
- 获得自我,永远依靠真理、苦行、正知和梵行
- 通过智慧和纯洁,看到无分者
- 把握它,不依靠眼睛,不依靠语言,也不依靠其他天神、苦行和作业;唯有依靠智慧恩宠,心地纯洁,沉思入定,才能看到这位无分者。
- 通过思想知道微妙的自我,实现自我显现
- 只要心地纯洁,他无论心中向往什么世界,也无论怀有什么愿望,这些世界和愿望都能实现,因此,渴望繁荣者应该崇拜知道自我者。
- 梵我合一的境界和结果
- 知道梵的至高居处,世界一切安置其中而闪光
- 通过自我实现,摆脱生死轮回,不再出生
- 怀有愿望,念念不忘愿望,依照愿望,出生这里那里,一旦愿望实现,自我实现,就在这世,一切愿望消逝。
- 通过智慧和纯洁,达到至高永恒而彻底解脱
- 仙人们获得它,智慧满足,自我实现,无欲而平静;智者们获得遍及一切的它,把握自我,进入一切之中。
- 苦行者们通晓吠檀多知识,实施遁世瑜伽,心地纯洁,他们在最终时刻,升入梵界,达到至高永恒而彻底解脱。
-
白骡奥义术
-
C01 梵
- 自我与梵的关系
- 自我不是终极原因或最高主宰
- 时间,自性,必然,偶然,元素,子宫,原人,均在考虑之列,但都不是终极原因或最高主宰。
- 自我对于苦乐的原因,也不能自主
- 我们按照既定的情况,生活快乐或不快乐,这一切由谁主宰?
- 梵的比喻
- 梵被比作轮毂,有三重轮箍,有十六顶端,五十辐条,二十副辐条,六组八种物,呈现万象的一条绳索,三条道路,出自两个原因的一种愚痴。
- 梵被比作河,有五种水流,五个源头,迅猛,曲折,以五种气息为波浪,以五种觉为根源,有五种旋涡,以五种痛苦为激流,有五十条支流,五个区域。
- 梵的特性
- 梵是坚实的根基,不灭者
- 在这大梵轮中,一切得以生存,一切得以安居,天鹅飞行其中,认识到自己不同于这位驱动者,满怀喜悦,由此获得永恒性。
- 梵含有三重物,是坚实的根基,不灭者
- 这至高的梵受到赞颂,它含有三重物,是坚实的根基,不灭者,,那些知梵者知道其中的不同,沉潜梵中,专心致志,摆脱再生。
- 如何认识梵
- 通过^^禅瑜伽^^的修行,看到隐藏在自己性质中的神的自我能力
- 那些修行禅瑜伽的人看到,那个隐藏在自己性质中的神的自我能力,这个唯一者,主宰从时间到自我的一切原因。
- 以自己的身体作为下引火木,以唵这个音节作为上引火木,依靠沉思,不断地转动钻取,便能看到如同隐藏其中的神。
- 认识到这位神,便解除一切束缚,消除烦恼,摆脱生死;身体瓦解时,沉思他,达到主宰一切的第三状态,从而成为唯一者,愿望获得实现。
-
C02 沙维特利的启示 & 瑜伽
- 沙维特利控制思想和智慧,确认火就是光
- 沙维特利是一位太阳神。
- 他首先控制思想和智慧,然后确认火就是光,将它从大地中取出。
- 沙维特利激励众天神创造伟大的光辉
- 我们在天神沙维特利的激励下,控制思想,企盼获得天国和能力。
- 用思想和智慧控制前往天国的众天神,沙维特利激励他们创造伟大的光辉。
- 瑜伽的修行方法
- 控制思想,让感官收入心中
- 保持身体平衡,三部分挺直,依靠思想,将感官收入心中。
- 抑制体内呼吸,控制动作,让鼻孔中的呼吸渐渐减弱,智者约束束思想,毫不放松。
- 选择适宜的地点修行瑜伽
- 应该选择一个避风的洞穴,平坦清洁,没有沙、石和火,那里有有水声等等,令思想随顺自如,也不刺激视觉。
- 瑜伽的境界
- 身体由瑜伽之火构成,不再有病、老和死
- 瑜伽中,雾、烟和太阳,风、火、萤火虫和闪电,玻璃和月亮,这些是先于梵而显现的形象。
- 一旦地、水、光、风和空,这五重的瑜伽之德出现,他的身体便由瑜伽之火构成,不再有病、老和死。
- 看清自我本质,摆脱忧愁
- 犹如一面镜子沾染尘土,一旦擦拭干净,又光洁明亮,同样,有身者看清自我本质,也就达到目的,摆脱忧愁。
- 依靠自我本质,如同凭借灯光,在这里看清梵的本质,知道这位神不生,永恒,不受一切性质污染,他就摆脱一切束缚。
-
C03
- 楼陀罗
- 楼陀罗的唯一性和支配力
- 楼陀罗是唯一者,独一无二,凭借支配力统治这些世界。
- 楼陀罗是保护者,居于众生中,创造世界万物,劫末又收回。
- 楼陀罗的创造和锻造
- 眼睛遍及一切,面孔遍及一切,双臂遍及一切,双脚遍及一切,这位唯一的神创造天国和大地,他依靠双臂和羽翼进行锻造。
- 楼陀罗的神性和智慧
- 楼陀罗是大仙人,万物主,众天神的源头和产生者,是他在从前创造出金胎,愿他赐予我们纯洁的智慧。
- 楼陀罗的吉祥和护山者形象
- 楼陀罗啊,你形态吉祥,不恐怖,不呈现恶相,山居者啊,请情向我们展示你的吉祥的形体。
- 山居者啊,你手中持箭待发,请让它保持吉祥平安,不要伤害人和动物,护山者啊!
- 梵与原人
- 梵的至高无上和隐藏在一切众生中
- 比这更高者是梵,至高,伟大,依照类别,隐藏在一切众生中,知道这位囊括一切的唯一者,这位自在之神,也就达到永恒。
- 原人的伟大和超越死亡
- 我知道这位伟大的原人,色泽如同太阳,超越黑暗;知道了他,就能超越死亡,前往那里,别无其他之路。
- 原人的无形无病和永恒
- 没有比他更高者,没有比他更小者,更大者,这唯一者如同同坚固的树,屹立在天国,这位原人充满所有这一切。
- 比这更高者无形无病,知道它,人们达到永恒,否则走向痛苦。
- 原人的无所不在和作为一切的主宰
- 他是一切之脸、头和颈,居于一切众生的洞穴中;这位尊神遍及一切,因此,他是进入一切的吉祥者。
- 原人是内在自我,大似拇指,永远居于众生的心中,这位知知识之主由心中的思想确定,人们知道他,也就达到永恒。
- 原人的千头千眼千足和永生
- 原人有千头、千眼和千足,覆盖整个大地,还超出十指。
- 原人是过去和未来的所有一切,他是永生之主,依靠食物增长。
- 原人的感官性质和自在者地位
- 手足遍及一切,眼、头和脸遍及一切,耳朵遍及一切,他在世界界上覆盖一切。
- 似乎具有一切感官性质,而实际上摒弃一切感官;它是自在者,一切的主宰,也是一切的伟大庇护所。
- 天鹅的比喻和至高自我的控制
- 这个有身的天鹅居于九门城中,又飞行在外,它控制整个世界以及所有的动物和不动物。
- 无手无脚无眼无耳的自我和太初原人
- 无手能抓取,无脚能快行,无眼能观看,无耳能谛听,他知道一t切,而无人知道他,人们称他为伟大的太初原人。
- 自我的一体性和永恒性
- 比微小更小,比伟大更大,这自我居于众生的洞穴中;受创造主恩惠,看到这无欲者伟大而自在,也就摆脱忧愁。
- 我知道它是一切的自我,不老又古老,凭其遍布性而遍及一切,梵论者们说它阻断再生,称为永恒。
-
C04
- 世界的创造与解体
- 世界先是聚合,最终又解体
- 这唯一者无色,而施展多种能力,怀有隐藏的目的,安排各种色彩
- 世界的构成元素
- 世界由火、太阳、风、月亮、纯洁者、梵、水、生主构成
- "纯洁者"(sukra)是多义词,也可译为光、光明或精液。
- 个体与整体的关系
- 个体包含于整体之中,整体由个体组成
- 你是无起始,而有遍布性,世界所有一切产生于你。
- 一头母羊有红、白和黑色,她生出许多同样的羊羔;一头公羊兴奋地与她做伴,另一头公羊享受后,离开她。
- 两只鸟儿结伴为友,栖息在同一棵树上,一只鸟品尝毕钵果,另另一只鸟不吃,观看
- 在同一棵树上,这个人消沉,不能自主,陷入愚痴而忧愁;一旦看到那个神主受到崇拜,崇高伟大,他也就摆脱忧愁。
- 世界的统治者
- 楼陀罗是大仙人,万物主,众天神的源头和产生者
- 是他亲眼目睹金胎出生,愿他赐予我们纯洁的智慧。
- 他是天神之主,他是一切世界的依靠,他统治世上所有的两足利四足生物,我们应该祭供这位天神。
- 世界的本质
- 幻力是原初物质,有幻力者是大自在天
- 正是他的各部分,遍布整个世界的所有一切。
- 唯一的神
- 神的特性
- 他确实是一切的主宰,及时地保护世界,隐藏在一切众生中
- 婆罗门仙人和众天神接近他,知道他这样,便斩断死亡套索。
- 知道这位吉祥者似凝乳浮沫,极其微妙,隐藏在一切众生中;知道这位神是遍及一切者,唯一者,也就摆脱一切束缚。
- 这位神创造一切,灵魂伟大,永远居于一切众生的心中,由心中的智慧和思想确定,人们知道他,也就达到永恒。
- 对神的崇拜与祈求
- 那时没有黑暗,没有昼夜,没有存在和不存在,唯有这位吉祥者,独一无二
- 无法从上面、从侧面或者从中间抓取他,也没有与他相像者,他的名字是"大名"
- 他不在视域之中,没有人能凭眼睛看到他的形象,而凭心中的思想知道他心中,人们便达到永恒。
- 想到你是不生者,有人怀着敬畏之心,前来寻求庇护,楼陀罗啊,但愿你那和蔼可亲的面容永远保护我
- 不要伤害我们的子孙和寿命,还有我们的牛和马,楼陀罗啊!
- 不要发怒杀害我们的那些勇士,因为我们经常召唤你,祭供你。
-
C05
- 唯一者的控制
- 唯一者控制每个子宫,控制一切形式,一切起源
- 唯一者控制所有的子宫和自性
- 正如太阳照亮所有方向,无论上面、下面或侧面,这位崇高的尊尊神,唯一者,控制所有的子宫和自性。
- 生命的创造和性质
- 唯一者是万物子宫,促使自性成熟,让一切应该成熟者变得成熟熱
- 作为唯一者,主宰所有这一切,由他安排分配各种事物性质。
- 个体自我具有性质,制造和享受业果,呈现所有的形式和三种性质
- 作为生命之主,遵行三条道路,依随自己种种业行游荡活动。
- 生命的形态和变化
- 个体自我微小似头发末梢分成一百份,再分成一百份,但又被认为大到无限
- 他非女性,非男性,非中性,而受到获得的任何身体保护。
- 个体自我按照自己的行为,依次在各种境遇呈现各种形态
- 这个有身者按照自己的性质,选择各种形态,或粗大,或细小,或细小,通过行为的性质和自我的性质,他成为结合的原因,看似别样。
- 生命的创造者和超越
- 无始又无终,处在混沌中,创造一切,形式多种多样,知道这位遍及一切的神,唯一者,便摆脱一切束缚
- 依靠精神把握,名为无形者,这位吉祥者创造存在和不存在在,创造十六分以及天下万物,知道这位神,也就舍弃身体。
-
C06
- 神的伟大和性质
- 神是时间创造者,有性质者,全知者,主导行动的运转
- 神是起始,结合的原因,超越三时,看来不可分,却又呈现一切现象
- 产生万物;首先要崇拜这位居于我们自己心中的、值得崇拜的神
- 神的超越性和独特性
- 神有别于和高于宇宙树和时间,世界万象出自他
- 要知道他是幸运之主,永恒者,一切的根基,居于自我,带来了正法,驱除罪恶。
- 在世界上,没有控制他的主人和统治者;他没有标志,而他是原因,感官之主之主
- 神的普遍性和内在性
- 这位唯一者出于自己本性,用原初物质的种种产物,如同蜘蛛吐丝,覆盖自己
- 这位唯一者隐藏在一切众生中,遍及一切,成为众生的内在自我
- 他居于一切众生,是行为监督者,见证者,智者,独一无二,无性质。
- 神的功能和作用
- 他是许多不行动者的唯一控制者,他促使唯一的种子变得多种多样
- 智者们看到他就在他们的自我中,是他们,而非别人,获得永恒幸福。
- 永恒中的永恒,知觉中的知觉,也是唯一的满足众人愿望者
- 他是原因,依靠数论瑜伽理解,知道这位神,便摆脱一切束缚
- 神的显现和拯救
- 在太初,他创造了梵天,然后将那些吠陀交给他
- 一旦人们能卷起天空,如同卷起皮革,那时,不知道这位神,痛苦也会消除
- 凭借苦行威力和神的恩惠,知梵者白骡仙人向隐栖的修行者们正确地宣讲至高的、纯洁的梵,为众仙人所钟爱。
-
晚期散文体(和沙门/佛教相互影响)
-
疑问奥义书
-
第一问 尊者啊,这些众生从何而生?
- 众生起源?
- 生主渴望生育,修炼苦行,产生物质和生命这一对
- 太阳是生命,物质是月亮,太阳升起,进入东方,让东方所有生命笼罩在阳光中
- 太阳也照亮所有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以及那些中间方位,让所有生命笼罩在阳光中。
- 这一切人,一切形,生命,火,正是梨俱颂诗所说
- "一切人"(Vaisvanara,词义为与所有人相关的,或适合所有人的是火或太阳的称号。这里,"一切人"、"一切形"、"生命"和"火",均指太阳。
- 南北两道
- 信奉祭祀和行善的人赢得月界,遵循南道,这是祖先之道,也就是物质
- 依靠苦行、梵行、信仰和知识追求自我的人遵循北道,赢得太阳这是生命居处,它永恒,无畏,是至高归宿
- 生主与其他神祇
- 生主也就是年,有五足,十二形,位于天国上部,充满水
- "五足"指五季。"十二形"指十二月。"充满水"指太阳吸水,又放冰
- 生主也就是月,他的黑半月是物质,白半月是生命
- 生主也就是白天和夜晚,他的白天是生命,夜晚是物质
- 生主也就是食物,从食物产生精子,从精子产生众生
- 梵界与纯洁的梵界
- 恪守苦行、梵行和真理,这梵界属于他们
- 不诡诈,不虚伪,不欺诳,这纯洁的梵界属于他们。
-
第二问 有多少天神维持众生?哪些天神照亮这个身体?而其中谁最优秀?
- 天神维持众生的方式
- 空、风、火、水、地、语言、思想、眼睛和耳朵等天神照亮并支持和维持这个身体
- 最优秀的生命将自己分成五种,支持和维持这个身体
- "最优秀的生命对他们说:"你们别陷入痴迷!那是我将自己分成五种,支持和维持这个身体"。
- 天神与生命气息的关系
- 生命气息是天神优秀输送者,祖先的首位祭供者,仙人们真实的行为
- "你作为生主,生命啊!活动在胎藏,并生下;你与那些气息同不在,众生为你取来食物。"。
- "你是天神的优秀输送者,你是祖先的首位祭供者,你是仙人们真实的行为,安吉罗和阿达婆的后裔”。
- 生命气息的重要性
- 生命气息是纯洁者,食者,唯一的仙人,一切存在之主
- 安居于这天国之中的所有一切都受生命控制,就像母亲保护儿儿子们。
-
第三问 这生命产生于哪儿?他怎样来到这个身体中?他怎样分配自己,确立自己?又怎样离开?怎样维持外在之物?与自我是怎样的关系?
- 生命的产生与存在
- 生命产生于自我,通过思想活动来到身体中
- 生命通过气息在身体中分配和确立自己
- 下气在肛门和生殖器中,生命元气自己在眼睛、耳朵、嘴和鼻孔中。中气在中部,因为它要平等地分送供奉的食物。
- 生命的维持与离开
- 生命通过太阳、大地之神、天地之间的空、风、火等外在元气维持
- 太阳是外在的元气。它升起,帮助眼睛中的元气。大地。之神支持人的下气。天地之间的空是中气。风是行气。火是上气。
- 生命依据思想进入生命,与火相连,与自我一起,引向所想的世界。
- 生命的永恒与智慧
- 智者知道生命的情形,他的后嗣不会断绝,他会达到永恒
-
第四问 哪些在人中入睡?哪些在人中保持清醒?哪一位天神看见那些梦?谁享受这种快乐?所有一切安居在什么中?
- 人在何时入睡,何时保持清醒
- 太阳落下西山时,所有一切在至高之神思想中合为一体,这是入睡
- 在这个时刻,人们不听,不看,不嗅,不品尝,不接触,不说话活,不执取,不享乐,不排泄,不行动。
- 在这个城堡中,那些生命之火保持清醒
- 家主祭火是下气,南祭火是行气。东祭火引自家主祭火,得名元气。
- 中气得名于平等地引导吸气和呼气这两种祭品,思想是祭祀者,祭祀的成果是上气,它天天引导祭祀者走向梵。
- 哪一位天神看见那些梦,谁享受这种快乐
- 这位天神在梦中体验到尊贵伟大,他看到已经看到过的事物,他听到已经听到过的事物,他感受到在不同地点和方位已经感受过的事物
- 曾见和不曾见,曾听和不曾听,曾感受和不曾感受,存在和不存在,他看到所有一切。他作为所有一切,看到所有一切。
- 如果这位天神被光焰征服,他就看不见那些梦,这时,在这个身体中,出现快乐
- 所有一切安居在什么中
- 正如鸟儿回巢栖息,所有一切进入至高自我栖息
- 地和地元素,水和水元素,火和火元素,风和风元素,空和空元素,眼和可见者,耳和可听者,鼻和可嗅者,味和可品尝者,皮肤和可接触者,语言和可言说者,双手和可执取者,生殖器和可享乐者,肛门和可排泄者,双脚和可行走者,思想和可思考者,智慧和可理解者,我慢和可意识者,心和可思议者,光和可照亮者,气息和可维持者。
- "他"指个体自我。"至高的、不灭的自我"指梵。
- 他是见者,听者,嗅者,品尝者,思想者,智者,行动者,知觉的自我,原人。他进入至高的、不灭的自我
-
第五问 在人中,始终沉思唵(Aum)这个音节,直到去世,他由此赢得哪个世界?
- 沉思唵(Aum)音节的人能赢得的世界
- 沉思一个音素,梨俱颂诗引导他进入人间凡界
- 沉思两个音素,夜柔祷词引导他进入空中月界
- 运用三个音素构成的唵这个音节,沉思至高原人,他便进入光中,太阳中
- 就像蛇蜕皮,他摆脱罪恶。娑摩颂歌引导他进入梵界。
- 在梵界,他看到比至高生命更高的、居于身体中的原人。
- 唵(Aum)音节的力量
- 这三个音素分别与死亡相连,如果它们紧密结合,互不分离,在外在、内在和中间行为中,正确运用,知者便不会动摇。
- 凭梨俱达到这个世界,凭夜柔达到空中,凭娑摩达到圣贤所说的世界,而凭嘩这个音节,知者便由此达到至高世界,平静,不老,不死,无畏。
-
第六问 十六分的原人在哪儿?
- 原人的含义和十六分
- 原人就在身体里,贤士啊!这十六分就在他之中
- 他思忖:谁起来时,我也起来?谁停下时,我也停下?'。
- 他创造生命,从生命产生信仰、空、风、光、水、地、感官、思想和食物,从食物产生勇气、苦行、颂诗、行动、世界和世界的名称。
- 十六分以原人为归宿,到达原人后,消失不见
- 那些河流流向大海,到达大海后,消失不见。它们的名色消解,只被称为大海。
- 这位目睹一切者的十六分以原人为归宿,到达原人后,消失不,见。它们的名色消解,只被称为原人。他是无分者,永恒者。
- 原人的特性
- 原人是无分者,永恒者
- 有偈颂为证:"如同辐条置入轮毂,这些分支安居其中,你要知道应知者原人,但愿死亡不折磨你们!
- 原人是一切事物的归宿
- 对原人的赞颂
- 他们赞颂他:"你是我们的父亲,带领我们渡过无知之海,到达彼岸。向至高的仙人们致敬!向至高的仙人们致敬!"。
-
蛙氏奥义书
- 唵(Om)这个音节的意义
- 唵(Om)这个音节是所有这一切,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只是唵(Om)这个音节。
- 超越这三时的其他一切也只是唵(Om)这个音节。
- 自我是梵,有四足。
- 四种精神意识状态
- 觉醒状态,认知外在,有七支,十九嘴,享受粗食,这是"一切人"(Vaisvānara),第一足。
- 梦中状态,认知内在,有七支,十九嘴,享受细食,这是"光明"(Taijasa),第二足。
- 入睡后,无所欲,无所梦,这是熟睡。熟睡状态,合为一体,智慧密集,充满欢喜,享受欢喜,以心为嘴,这是"具慧"(Prajna),第三足。
- 不认知内在,不认知外在,不认知内在和外在这两者。不是智智慧密集,不是认知,也不是不认知。不可目睹,不可言说,不可执取,无特征,不可思议,不不可名状,以确信唯一自我为本质,灭寂戏论,平静,吉祥,不二。这被认为是"第四"(Caturtha)。这是自我。这是应知者。
- 自我即唵(Om)这个音节
- 这自我,就音节而言,就是唵(Om)这个音节。
- 就音素而言,足是音素,音素是足,即阿音(a)、乌音(u)和摩音(m)。
- 前三种状态:阿音(a)、乌音(u)和摩音(m)的含义
- 觉醒状态即"一切人",是阿音(a),第一音素,或出于获取(āpti),或出于位居第一(adimattva)。
- 梦中状态即"光明",是乌音(u),第二音素,或出于提高(utkarsa),或出于双重性(ubhayatva)。
- 熟睡状态即"具慧",是摩音(m),第三音素,或出于建立(miti),或出于淹没(apiti)。
- 第四种状态无音素,超越前三者
- 无音素,"第四"(状态),不可言说,灭寂戏论,吉祥,不二。这这样,唵(Om)这个音节是自我。知道这样,他就会自己进入自我。
-
弥勒奥义书(待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