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偏见的本质 第二章

关于群体之间差异性的科学研究

差异存不存在?有些不存在(黑人都不绅士),有些存在,但存不存在都有人否认

有了差异可以正当排斥吗?不可以,“和而不同”

什么时候可以排斥?利益冲突,攻击性;当某个特定群体表现出极高的危险性和攻击倾向时,其中的一个个体就有很大概率也具有这种倾向。

如何检验是不是偏见?1)有没有事实支撑;2)基于事实的排斥是否合理

如何获得群体差异的事实支撑?旅行者报告,统计数据,测试,观点和态度研究(民意调查),官方意识形态,内容分析,其他

差异有哪些类型?1)J曲线效应:群体中的绝大多数人倾向于遵守规则;2)稀有零差:特定群体印象整体;3)拟合正态曲线;4)分类差异:不同类别中比例的差异

人种和民族差异

人种:基因层面的遗传,有一种必然如此的感觉

民族:社会文化的建构

为什么“人种”成为重要的差异划分来源:

  1. 达尔文主义
  2. 家族遗传令人印象深刻
  3. 原始血统具有独特外表
  4. 一个特点也会让人觉得是否一切都与这个特点有关,eg 斜眼看人
  5. 大多数人不了解人种与民族、人种和种姓之间,人工培育与自然之间的区别。他们武断地将外表、习俗、价值观上的个性化特征都归因于人种。
  6. “血统”的象征意义
  7. 人种是危言耸听者和煽动家进行宣传时流行的焦点

人种真正的差异是什么?

没有任何证据证明白种人进化得更完全;

人们认为“基本人格”是一个民族群体中普遍实行的育儿模式所造成的普遍特性,但这一点也是可变的

文化相对性:文化虽然各不相同,但发展出了功能相当的部分。

国家性格:应由一些客观的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民意调查、谨慎进行的测试等)所确定;公众内容可以成为有效的载体

谁是犹太人?

从体貌特征来看,一个人被定义为犹太人后,会发展出更多犹太人特质;事实上根本无法基于体貌特征将犹太

人与亚美尼亚人和类亚美尼亚人区分;

从信仰来看,犹太人就是犹太教信徒的后裔,犹太教存在很多的非犹太信徒

语言:曾经使用专属希伯来语,如今不再使用;

国家认同:犹太人没有自己的土地,也没有自己的国家;大多数人并没有复国主义的认同感;

可识别度和疏离感

当没有什么识别特征时:

在接纳陌生人之前会产生疏离感;

对儿童而言,陌生事物是坏的,但熟悉以后都会变好,对陌生人的本能恐惧并不形成偏见;

如果有了明显的肤色、服装等特征:

在将内群体与外群体的成员相区分时,可感知的差异是一个基础的要素。可见的标记对分类是如此关键,以至于

人们甚至会幻想出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差异

可识别性分层:

筛选区别(Pandiacritic)= 每个个体都可被识别

宏观区别(Macrodiacritic)= 80%或更多个体可以被识别

交叉区别(Mesodiacritic) = 30%~80%个体可被识别

微观区别(Microdiacritic)= 30%或更少个体可被识别

犹太人外貌只是交叉区别特征; 深色皮肤+卷发=歧视,深色皮肤+直发=尊敬

视觉是最明显的特征,其他感官也会引起态度的联结;感官厌恶经常与偏见相联系:异味论

可见的差异极大地加深了民族中心主义的发展。但可见的差异起到的只是辅助作用,而非民族中心主义的核心。尽管当我们追溯自己为何对某一群体存在轻微的反感时,得出的结论可能是对方与我们之间可见的差异。然而,这只是我们将其合理化后给出的解释。

由受害而造成的特质

因为遭受歧视会产生自我防御:

  1. 过度忧虑

警惕心理和过分敏感都属于少数群体自我防御的形态

  1. 对集体成员身份的否认
  2. 回避与被动
  3. 扮丑角
  4. 加强群体内的联结
  5. 狡猾与奸诈
  6. 对主流群体的认同:自我憎恨

只有当其他所有的自我防御方法都失败后,受害者才会采取认同压迫者的方式来进行自我调整

  1. 对自己所属群体的攻击
  2. 对外群体的偏见
  3. 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