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序/跋 & 1-C01 商品

Prefaces & Afterwords 序&拔

        • 马克思的写作计划
          1. 资本
            • 资本一般
              • V01 第一卷 BOOK1 The Process of Production of Capital 第一册 资本的生产过程
              • V02 第二卷 BOOK2 第二册 资本的流通过程
              • V03 第三卷 BOOK3 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 竞争
            • 信用
            • 股份资本
          1. 土地所有制
            • 基本部分参见V03 BOOK3
          1. 雇佣劳动
            • 基本部分参见 V01 BOOK1
          1. 国家(国家对内)
            • 资产阶级社会在国家形式上的概括。就它本身来考察。‘非生产’阶级。税。国债。公的信用。人口。殖民地。向外国移民。
            • 德国马丁·路德大学研究组:
              1. 国家的起源要素、国家的职能要素、国家的形式。
              2. 对非生产阶级的分析。
              3. 对国家的经济行为及其产生的相应的国家行政机构的研究。税。国债。公共信用。国家银行。国家财政制度。国家经济职能。
              4. 对国家在国际经济中所起的作用的考察。国家对外。殖民地。对外贸易。汇率。货币作为国际铸币。
              5. 国家、对外贸易、世界市场之间的联系。
              6. 对人、人口的划分及变动的考察。国家的移民政策。
              7. 国家收入:赋税、关税、消费税等。
              8.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法的结构的影响。
              9. 社会生产与国家干预之间的联系。
            • 参阅[[BOOK/论再生产]] by [[阿尔都塞]] & [[BOOK/德意志意识形态]]
              • 国家、意识形态和法同所有制关系
                • 社会结构
                  • 上层建筑:
                  • sub1 法-国家
                  • sub2 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
                  • 下层建筑
                  • "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的社会的经济结构
          1. 国际贸易(国家对外)
            • [[BOOK/资本论体系]] & 德国马丁·路德大学研究组
              • 生产的国际关系。国际分工,国际交换。殖民地。移民。输出和输入。农业国与工业国。国际价值理论。国际剥削理论。输出与输入。贸易收支。国际收支、国际金融。汇率。货币作为国际铸币。国家竞争。
            • 参阅[[ARTICLE/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的构建]]、
              • 商品资本的跨国流动
              • 生产资本的跨国流动
              • 货币资本的跨国流动
          1. 世界市场&危机
            • 德国马丁·路德大学研究组(《伦敦笔记》中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之间互相作用的分析”材料,以及《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对世界市场的论述与《世界市场》册内容的提示)
              1. 资产阶级社会越出国家的界限。
              2. 生产以及它的每一个要素都表现为总体,同时一切矛盾都展开了。
              3. 世界市场构成总体的前提和承担者。
              4. 危机。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形式的解体。于是,危机就是普遍表示超越这个前提。
              5. 迫使采取新的历史形式。个人劳动实际转化为社会劳动及相反的情况。

V01 第一卷 BOOK1 The Process of Production of Capital 第一册 资本的生产过程

Part 1 Commodities and Money 商品和货币

          • C01 Commodities 商品 {{word-count}}
            • S01 Use-Value & Value (Substance of Value价值实体 & Magnitude of Value价值量) #Value价值
              • 背景: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
                • 特征:财富appear as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
              • ∴分析资本主义社会 → 分析商品
              • 商品:靠自己属性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外界对象
                • 物 → 有用物 → 商品
              • ^价值、使用价值、交换价值^
                • Utility物的有用性 → Use-Value使用价值
                • 没有交换就不是商品,就没有交换价值&价值
                • Exchange Value交换价值 是一种表现形式(两者使用价值相等的比例)
                • 作为使用价值,质的区别;作为交换价值、价值,量的区别。→ WHY?
            • S02 The two-fold Character of the Labour Embodied in Commodities 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
              • 为啥作为价值,只有量的区别?
                • ∵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 劳动
                • 劳动,就是人类为了满足需求,而利用与改造自然的过程。使用价值=劳动+自然
                • 商品 - 使用价值 = 劳动产品(无差别的抽象人类劳动) = Value
                • (社会平均)劳动量 or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决定→ (商品中的)Magnitude of Value价值量
                  • 一切劳动,一方面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就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这个属性来说,它形成商品价值。一切劳动,另一方面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就具体的有用的劳动这个属性来说,它生产使用价值
              • ∴ 人类劳动是马克思理论体系中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要素
            • sum: [[大卫哈维]]
              • 从商品的概念入手,并立即确立了它的二重性: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由于使用价值是永远存在的,所以它几乎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的特殊性。因此马克思将其放在一边,从而研究交换价值。商品间的交换比率乍看起来是偶然发生的,但是异常活跃的交换事先假定了所有商品都具有共性以使它们可比较和可通约。马克思含混地断言,它们是所有人类劳动的产品。因此,它们合并“价值”,“价值”被基本确定为在既定的劳动生产率条件下,生产它们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平均)劳动时间。但为了使劳动成为社会必须,使某地的某人必须要求、需要或渴望这一商品,这意味着还需要将使用价值重新整合到讨论中。
            • S03 The Form of Value or Exchange-Value 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
              自然形式、价值形式、货币形式的起源
              ^指明货币形式的起源,从而把货币拉下神坛^
              1. Elementary or Accidental Form of Value 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1. The Two Poles of the Expression of Value: Relative Form and Equivalent Form 价值表现的两极: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
                  • 商品的价值只能通过其他商品表现出来,相对价值是比例关系
                1. The Relative Form of Value 相对价值形式
                  • The Nature and Import of this Form 这一形式的性质与意义
                  •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Relative Value  相对价值的定量测定
  • 两者对比只有比例关系,引入第三方才能确定量
                1. The Equivalent Form of Value 等价形式
                  • 作为等价物,以自己的自然形式来表现价值 (一个商品的价值表现在另一个商品的使用价值上),只作为计量单位(as a definite quantity of some article)
  • 充当等价物的商品的物体总是当作抽象人类劳动的化身,同时又总是某种有用的、具体的劳动的产品
  • 用等价物中具象劳动来表现商品中价值(抽象劳动)的量
                  • 特点
  • 一个商品的等价形式就是它能与另一个商品直接交换的形式。
  • 具体劳动成为它的对立面即抽象人类劳动的表现形式。
  • 私人劳动成为它的对立面的形式,成为直接社会形式的劳动。
  • [[亚里士多德]] 没有(质的)等同性,就不能交换,没有可通约性,就不能(在量上)等同。
  • 奴隶社会中人类劳动不具有等同性,平等交换(商品)才行。
                1. The Elementary Form of Value Considered as a Whole 简单价值形式的总体
                  • 一个商品的价值是通过它表现为“交换价值”而得到独立的表现的
  • 交换价值形式不能独立存在,在与其他商品的交换中存在
                  • 重商主义者: 看重价值表现的质的方面,从而看重在货币上取得完成形态的商品等价形式
                  • 自由贸易贩子: 看重价值表现的质的方面,商品的价值和价值量只存在于由交换关系引起的表现中
                  • 简单价值形式是价格形式的萌芽
              1. Total or Expanded Form of Value 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 The Expanded Relative Form of Value 扩大的相对价值形式
                  • 扩大的相对价值形式只是由简单的相对价值表现的总和,或第一种形式的等式的总和构成
                  • 一个商品例如麻布的价值表现在商品世界的其他无数的元素上,这个价值本身才真正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两个单个商品占有者之间的偶然关系消失了。显然,不是交换调节商品的价值量,恰好相反,是商品的价值量调节商品的交换比例。
                • The Particular Equivalent Form 特殊等价形式
                • Defects of the Total or Expanded Form of Value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的缺点
              1. The General Form of Value 一般价值形式
                • The Altered Character of the Form of Value 价值形式的变化了的性质
                  • #Yuan 其实就是形成了有向完全图的复杂系统网络,相互关系的建立涌现了新的性质。#图论 好像无向也可以?
                • The Interdependent Development of the Relative Form of Value, and of the Equivalent Form 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的发展关系
                  • 等价形式的发展只是相对价值形式发展的表现和结果。
                  • 相对价值形式 → 扩大的相对价值形式 → 一般等价形式
  • #Yuan 大概就是从双边关系(A:B) → 多边互换关系(A:[B/C/D] or B:[A/C/D] or C:[A/B/D] or D:[A/B/C]) → 固定的一对多关系(Ω:[A/B/C/D…])。更妙的类比:两国关系 → 统一框架下的多边联盟(欧盟) → 中央集权制
                  • 一般等价物不再具有一般的相对价值形式(不能自证),它的价值相对地表现在其他一切商品体的无限的系列上
                • Transition from the General Form of Value to the Money-Form 从一般价值形式到货币形式的过渡
                  • 最后剩一种就成了货币。
              1. The Money-Form 货币形式
                • 惟一的进步在于:能直接地一般地交换的形式,即一般等价形式,现在由于社会的习惯最终地同商品金的独特的自然形式结合在一起了。
            • S04 The Fetishism of Commodities and the Secret thereof 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
              • 人通过自己的活动按照对自己有用的方式来改变自然物质的形态。
                • 作为商品出现,就转化为一个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物
                • 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的社会属性,从而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
              • 不同社会形态下的劳动
                • 鲁滨逊(个体)
                • 农民家庭
                  • 用时间来计量的个人劳动力的耗费,在这里本来就表现为劳动本身的社会规定,因为个人劳动力本来就只是作为家庭共同劳动力的器官而发挥作用的。
  • #Yuan 家务劳动与性别
                • 中世纪封建社会 - 人身依附
                  • 劳动的特殊性是劳动的直接社会形式
                  • 徭役劳动同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样,是用时间来计量的
                  • 人们在劳动中的社会关系始终表现为他们本身之间的个人的关系,而没有披上物之间即劳动产品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外衣。
                  • ∴ 真正的商业民族只存在于古代世界的空隙中
                • 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社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直接控制劳动者变为控制劳动者的劳动。
                  • 劳动产品分裂为有用物和价值物,实际上只是发生在交换已经十分广泛和十分重要的时候,那时有用物是为了交换而生产的,因而物的价值性质还在物本身的生产中就被注意到了。从那时起,生产者的私人劳动真正取得了二重的社会性质。一方面,生产者的私人劳动必须作为一定的有用劳动来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从而证明它们是总劳动的一部分,是自然形成的社会分工体系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只有在每一种特殊的有用的私人劳动可以同任何另一种有用的私人劳动相交换从而相等时,生产者的私人劳动才能满足生产者本人的多种需要。
                  • 劳动的一般性是劳动的直接社会形式
                  • 货币形式,用物的形式掩盖了私人劳动的社会性质以及私人劳动者的社会关系
                  • 对于这个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即商品生产的生产关系来说,这些范畴是有社会效力的、因而是客观的思维形式
                • 自由人联合体(另一种人与人的关系)
                  • 他们用公共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并且自觉地把他们许多个人劳动力当作一个社会劳动力来使用
                  • 每个生产者在生活资料中得到的份额是由他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 劳动时间就会起双重作用。劳动时间的社会的有计划的分配,调节着各种劳动职能同各种需要的适当的比例。另一方面,劳动时间又是计量生产者在共同劳动中个人所占份额的尺度,因而也是计量生产者在共同产品的个人可消费部分中所占份额的尺度。
              • ^Sum:拜神→拜物。自由市场不自由。资本主义是历史建构,不是自然与必然^
                • 劳动产品的价值性质,只是通过劳动产品表现为价值量才确定下来。价值量不以交换者的意志、设想和活动为转移而不断地变动着。在交换者看来,他们本身的社会运动具有物的运动形式。不是他们控制这一运动,而是他们受这一运动控制。
                •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家把价值当作自然产生的事实。
                • 必须戳穿对自由主义乌托邦式社会秩序的幻想。它将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替换为人之间的物质关系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
          • C02 Exchange 交换过程
          • C03 Money, or the Circulation of Commodities 货币或商品流通

Part 2 The Transformation of Money into Capital 货币转化为资本

          • C04 The General Formula for Capital 资本的总公式
          • C05 Contradictions in the General Formula of Capital 总公式的矛盾
          • C06 The Buying and Selling of Labour-Power 劳动力的买卖

Part 3 The Production of Absolute Surplus-Value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 C07 The Labour-Process and the Process of Producing Surplus-Value
          • C08  Constant Capital and Variable Capital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 C09 The Rate of Surplus-Value 剩余价值率
          • C10 The Working-Day 工作日
          • C11 Rate and Mass of Surplus-Value 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

Part 4 Production of Relative Surplus Value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Part 5 The Production of Absolute and of Relative Surplus-Value 绝对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Part 6 Wages 工资

Part 7 The Accumulation of Capital 资本积累过程

Primitive Accumulation 原始积累

V02 第二卷 BOOK2 第二册 资本的流通过程

V03 第三卷 BOOK3 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V04 理论史

        • 即文中提到的各种理论的发展史,单独成书→ [[BOOK/剩余价值论]]
    • Comments

价值论: 财富的起源

        • 重商主义: 财富源于商业贸易,财富=金银。∴ 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和金银外流
        • 重农主义:财富源于生产

劳动价值论 Labor Theory of Value

        • 从供给出发,主张客观主义,强调价值源于劳动,价值量由劳动时间来计算。
        • 配第: 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决定了商品的价值。“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 [[Adam Smith亚当斯密]] 关注供给、看不见的手可以解决分配
        • [[李嘉图]]
          • 与劳动量无关的价值
          • 劳动质量(有技术含量的劳动价值↑≈生产力↑)
          • 分配理论:
            • 收入=工资/利润/地租/赋税,四者此消彼长
        • [[Marx马克思]]
          • Q: 什么是劳动?什么是劳动者?
          • 配第的劳动价值论 + 李嘉图的分配理论 = 剥削理论

效用价值论 Utility Theory of Value

        • Marginal Utility边际效用
        • 从需求出发,主张主观主义,强调价值源于效用,价值量即效用。
        • [[萨伊]] BOOK/政治经济学概论: 收入分配不取决于要素投入,而是取决于是否创造出了效用。
          • 消费=效用的消灭。
          • 消费行为产生的满足感。
        • 杰文斯 BOOK/政治经济学理论
          • [[边沁]] [[功利主义]]
            • 对于自我利益的追求是一种基于愉悦和痛苦算计的理性活动。
            • 经济决策是个人计算如何达到自我效用最大值的结果
          • → 最小痛苦的代价购买快乐,使幸福增值最高
          • 否定了劳动价值论的等价交换,提出了溢价交换。(即双方都觉得划得来,才能达成交易)=消费者剩余([[马歇尔]])
      • 价值不是测量出来的,是交换过程(交易)确定的。
        • ∴ 交换可以确定劳动价值、确定消费效用
      • 索洛 外生增长 技术/人口
      • 罗默 内生增长理论 技术
      • 乔治斯库-罗根《熵定律与经济过程》
        • 正如在生物系统中那样,“经济过程实质上是由高熵向低熵的转变构成的”。
        • 创造价值的三个条件:同时满足,由物质、能量和信息构成的模式就具有经济价值。
          • 1.不可逆性。所有创造价值的经济转换和交易在热力学上都是不可逆的。
          • 2.熵。所有创造价值的经济转换和交易都会使经济系统内局部的熵减少,而使全球范围内的熵增加。
          • 3.适合度。所有创造价值的经济转换和交易都会产生符合人类目的的人工制品或行为。
      • [[BOOK/财富的起源]] 财富是知识,它的起源是进化。
        • 财富是一种反熵的形式,是“适合的秩序”
        • 价值的进化观包括供给侧和需求侧。
          • 在供给侧,低熵的东西是有价值的。根据定义,低熵的事物是稀缺的,需要能量、材料和信息来创造它们。
          • 在需求侧,人们的偏好决定了相互竞争吸引我们注意力的产品和服务的相对吸引力。
        • 经济财富和生物财富在热力学上属于同一种现象,而不仅仅是比喻。两者都是局部低熵系统,是在适合度函数的约束下随时间进化的秩序模式。
        • 经济的适合度函数,即我们的品位和偏好与生物学的适合度函数有着根本的联系——基因的复制。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基因复制策略,这是另一个进化的把戏。
          • #Yuan 恰恰相反,我认为现在的经济是gene与meme对于进化之路的争夺战
        • 秩序和信息是一样的,因此我们也可以把财富看作适合的信息,也可以称其为知识。
          • 进化是一种创造知识的机器,是一种学习算法。
          • 所有的秩序、复杂性以及知识都是由最简单的方法创建并聚集的:变异、选择和放大。

  • #footnotes
    1. [[刘明远]], [[ARTICLE/马克思经济学著作 “六册计划”的总体结构与内容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