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1-C21~C22 再生产

本期录屏: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QPgeGMso6yEjBaavKYJvLA

提取码:zyyl

简单再生产:

  • 再生产过程条件:同生产过程一致,具有资本主义形式
  • 资本形式:资本投入生产,产生剩余价值(Revenue), 个人理解为利息。
  • 定义: 如果Revenue周期性地获得,也周期性地消费;在其他条件不变地i情况下就是简单再生产。eg 每年投入1000美元生产,获得200美元Revenue;但是下一年还是投入1000美元生产。

 工人生产价值 = 剩余价值 + 可变资本

 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消费; 可变资本的一部分作为工资支付给工人。==> a. 工人的工资实际是由自己的劳动产品支付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剩余价值被消费的量就会赶上资本家的原始成本,可以理解为,原始资本是资本家向剩余价值预先的借贷。 ==> b. 资本家的初始资本来源于剩余价值;

a) + b) ==> 工人的不断生产和再生产是资本主义必不可少的条件。

在绝对必要的限度内,工人的个人消费是把劳动力的生活资料再转化为可供资本重新剥削的劳动力。历史上,资本曾以法律限制工人移民,宣示对工人的所有权。

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资本积累: 把剩余价值作为资本使用

1. 规模扩大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占有规律。

a. 规模扩大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实施条件:

1) 则本家能用资本价值+剩余价值购买商品: 商品在市场上已存在;其余的资本家将产品投入流通;

2) 剩余价值能转化为资本:剩余价值所包含的物质内容也是产品,能够投入流通变成生产、生活资料;

3) 能招募到扩大生产需要的劳动力: 工人阶级可以自我繁殖,生活资料的支付价格包含了这个部分;

==> 工人阶级总是用他们这一年的剩余劳动创造了下一年雇佣追加劳动的资本,这就是所谓的资本生资本。

b. 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占有规律:

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看似是商品交易的形式,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工人出卖劳动力;实际上二者权利并不平等,资本家所有权表现为占有他人无酬劳动的权利;对工人来说表现为不能占有自己的产品;

全部现存的资本都是积累起来的或资本化的利息,利息不过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资本家和工人间不存在等价交换,而是占有他们的剩余价值;

2. 政治经济学关于规模扩大再生产的错误观点

理想的扩大再生产条件下,剩余产品全部是由生产工人消费的,剩余价值最后都会以工资的形式发放给工人,变成可变资本;

反驳:剩余价值最终由谁消耗,在社会生产中非常复杂,分析具体的组成是困难的;

3. 节欲论

资本家标榜自己的节欲是美德,是扩大再生产的条件;

实际上,他的私人消费一部分成了对他原始资本积累的掠夺,节欲是他作为资本的人格化身的义务;投机和信用事业,使得资本家的挥霍和积累一同增加;其他各种社会形态下也有规模扩大再生产的情景;

4. 提高资本积累量

剩余价值分为资本和收入的比例确定的情况下,积累的资本显然取决于剩余价值的绝对量;因此提升剩余价值,就能提升资本积累量;

资本家可以不付更多的生产资料,通过单纯提高劳动力的劳动紧张程度,减少他们的生活材料支出提升剩余价值量;

资本积累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生产率提高能让资本家用更少的剩余价值获得更多的剩余产品,他的消费可以增加而积累不会减少(工人工资不会和生产率提高同比例增加);由于生产力提高,资本家用更少的钱就能消费同等的消费品,压缩了消费基金,进一步提升了积累量。资本再生产的效率也得到提高,比如使用机器的工人一周能将几百磅的旧资本转移到新产品中,再生产出来,手工工业者只能转移几磅;如果正在执行职能的资本贬值了,那么就会加强对劳动力的剥削。

资本的连续积累使得资本家的消费和积累基金价值增多,使得资本家可以同时提升生活和扩大生产;

5. 所谓劳动基金

资本不是一个固定的量,而是社会财富中一个有弹性的,随着剩余价值分为收入和追加资本的比例而不断变化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