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1-C10/11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协作

可变资本=一个劳动力的平均价值 x 所使用的劳动力的数目

在已知劳动力价值的情况下,可变资本的量与同时雇用的工人人数成正比。

剩余价值量=一个工人一个工作日所提供的剩余价值 x所使用的工人人数=等于预付的可变资本量 x剩余价值率

image.png

(M=剩余价值量、m=单个人剩余价值,v=单个人可变资本,V=总的可变资本,k=一个平均劳动力的价值,a'=剩余劳动,a=必要劳动,n=人数)


绝对剩余价值:通过延长工作日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增加剩余劳动


工作日: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之和,工人生产他的劳动力的补偿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之和,构成他的劳动时间的绝对量——工作日(working day)。工作日是不定的。

image.png


第一段时间:必要劳动时间,表现为生产资本家已经支付的劳动力价值的等价物,再生产的工作日部分

第二段时间:工人超出必要劳动时间的做工时间,剩余价值


怎样延长剩余劳动?

改变工作日中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划分

必要劳动的缩短要与剩余劳动的延长相适应,或者说,工人实际上一直为自己耗费的劳动时间的一部分,要转化为资本家耗费的劳动时间。这里,改变的不是工作日的长度,而是工作日中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划分。


工作日-必要劳动时间的量=剩余劳动的量(剩余劳动的扩大,侵占了必要劳动时间的范围)

工作日的量&劳动力的价值——>剩余劳动量

劳动力的价值,即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劳动时间(10先令),决定再生产劳动力价值所必要的劳动时间。

生活资料的价值——>工人劳动力的价值——>必要劳动时间的量


剩余劳动的延长必然是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而不是,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是由于剩余劳动的延长


资本家如何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劳动生产力的提高——>缩短某种商品的社会必需的劳动时间,使较小量的劳动获得生产较大量使用价值的能力

资本变革生产方式——>提高生产力——>降低劳动力价值——>缩短再生产劳动力价值所必要的工作日部分


劳动力的价值降低,因为:生产资料部门生产力的提高,生产资料便宜

劳动力价值随着它的再生产所必要的劳动时间的缩短而降低,这种必要劳动时间的全部缩短等于所有这些特殊生产部门中这种劳动时间缩短的总和。(资本的内在本性?)

eg. 衬衫变得便宜,工人减少买衬衫,再生产所必要的劳动时间缩短,剩余价值率提高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劳动/小时6便士/0.5先令,12小时工作日6先令价值

12小时12件商品,每件商品用掉的生产资料价值6便士——>每件商品花费1先令(6便士生产资料+6便士劳动力价值)

12小时24件商品,每件商品用掉的生产资料价值6便士——>每件商品花费9便士(6便士生产资料+3便士劳动力价值)

商品所花费的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资本家按社会价值出售商品,赚了3便士!(剩余价值)


结论:

每个资本家都抱有提高劳动生产力来使商品便宜的动机。

提高劳动生产力来使商品便宜,并通过商品便宜来使工人本身便宜,是资本的内在的冲动和经常的趋势


一定的资本所生产的剩余价值量=一个工人所提供的剩余价值x同时雇用的工人人数

劳动是社会平均性质的劳动,也就是平均劳动力的表现。只要把较多的工人聚集在一起,误差就会抵消


对单个生产者来说,只有当他作为资本家进行生产,同时使用许多工人,从而一开始就推动社会平均劳动的时候,价值增殖规律才会完全实现。(5)


协作:

定义:许多人在同一生产过程中,或在不同的但互相联系的生产过程中,有计划地一起协同劳动,这种劳动形式叫作协作(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形式)


和初期手工业的区别:

量上的区别,但不改变剩余价值率或剥削程度。价值生产(劳动力价值?)没有变化 eg. 12小时6先令,1200个工作日=1200x6先(?)

在一定程度内变化,推动社会平均劳动,提高价值增殖规律(?)


生产资料是在劳动过程中共同消费的(生产资料价值不会增加,但是规模会变大)

生产资料节约:

  • 不变资本降低,商品便宜,从而使劳动力的价值下降。
  • 改变剩余价值同全部预付资本,也就是同资本的不变组成部分和可变组成部分的价值总额之间的比例


结果:

提高了生产力,创造了集体力,缩短制造总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扩大劳动的空间范围,另一方面,协作可以与生产规模相比相对地在空间上缩小生产领域(?)

劳动者在有计划地同别人共同工作中,摆脱了他的个人局限,并发挥出他的种属能力。


资本家雇佣工人的物质条件:

较大量的生产资料集聚

建立资本关系like乐队——资本的职能(管理、监督)

资本职能的本质是剥削社会劳动,随着生产资料规模增大,对生产资料的合理使用进行监督的必要性也增加了

资本主义的协作形式一开始就以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给资本的自由雇佣工人为前提


人类文化初期:

印度公社农业,协作在劳动中占统治地位

  • 以生产条件的公有制为基础
  • 以个人尚未脱离氏族或公社的脐带这一事实为基础


  1.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表现为劳动过程转化为社会过程的历史必然性
  2. 表现为资本通过提高劳动过程的生产力来更有利地剥削劳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