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第38-44节

录制:SEED 共读共在 读书会
日期:2025-06-08 21点-23点
主讲人:@Leo
访问密码:7AEF

38 美感认识的基本结构

  • 美感体验?
    • 完全沉浸在美景中,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周围的人和事、忘记了烦恼、忘记了自己……超越个体性的“小我”,成为纯粹的观察者。看到了作为现象的美景背后的永恒的美
    • 美可以让我们暂时停止“想要”的欲望,进入一种纯粹的观看状态。而痛苦就来自于无止境的一个接一个的欲望,因此可以暂时逃离。
  • 两个不可分的成分
    • 客体方面:认知理念 ,而非个别事物 [[Plato柏拉图]]
    • 主体方面:纯粹的、不带意欲的认知主体
    • v.s. [[陀思妥耶夫斯基Dostoevsky]]: 爱具体的人,不要爱抽象的人,要爱生活,不要爱生活的意义。
  • 审美状态的特征
    • 摆脱意欲的奴役
      • 一切欲求都是源自需要,亦即源自匮乏,亦即源自痛苦。
      • 不带利害关系地、没有主体性地、纯粹客观地观察事物,完全地投入到事物中去——只要这些事物是^^单纯的表象,而不是动因^^
      • 内在的心绪,认知压倒了欲求
    • 脱离时间和因果关系
      • 快乐和不快乐消失了,我们不再是那个体,那已被忘记了;我们只是认知的纯粹主体,只是作为世界之眼而存在
    • 获得暂时的安宁与解脱
      • 只要我们的意识充满着我们的意欲,只要我们听任愿望的冲动及其持续不断的希冀和恐惧的摆布,只要我们是欲求的主体,那我们就永远不会有持久的幸福,也不会得到安宁。
    • 伊克西翁的车轮 Ixion‘s Wheel
      • 由于追求赫拉,被众神惩罚,他被判处被拴在一个燃烧的轮子上,无休止地转动
    • 达那伊德斯姐妹之桶 the cask of Danaides
      • 达那俄斯Danaus许诺要把自己的50个女儿嫁给孪生兄弟埃古普托斯的50个儿子。当婚礼准备就绪,达那俄斯突然想起了一个几乎已经快要忘记了的古老预言,那预言告诉他,他在未来将会被自己的女婿给杀死。但是现在阻止婚礼也已经为时已晚,于是他将50个女儿叫到自己跟前,并给了她们每人一把短剑,命令她们在新婚之夜时,趁机将她们的丈夫给杀死。她们不敢违抗父王的命令,只好在深夜当丈夫都睡熟时将他们一一杀害。唯有大女儿许珀耳涅斯特拉太爱自己的丈夫,所以她违抗了父亲的命令,没有将自己的丈夫林叩斯(Lynceus)杀死。天亮了,人们发现埃古普托斯的49个儿子都倒在血泊之中。唯一幸存下来的林叩斯为了报仇,一怒之下将自己的老丈人和杀害他兄弟的49位达那伊得斯给杀死了,因而兑现了那个古老的预言。
      • 后来谋杀亲夫的49位达那伊得斯的行为激怒了天神,在她们死后,她们被发配到了冥府最底层的塔耳塔洛斯,强逼她们灌满永远也不可能灌满的无底桶。
    • 坦塔洛斯Tantalus
      • 宙斯之子。坦塔洛斯藐视众神的权威,为了测试众神是否真的知晓万物的真相,将自己的儿子珀罗普斯切成肉块、下锅烹煮,献祭给众神食用。众神立刻发觉了坦塔洛斯的意图而不碰祭品,只有丰收女神得墨忒耳因为失去女儿泊瑟芬神情恍惚地吃了珀罗普斯的一块肩膀。
      • 作为惩罚,坦塔洛斯被送进地狱塔耳塔罗斯,站在一棵果树下的水池中:每当坦塔洛斯想伸手摘取果子吃,果树的树枝就往上缩回;每当他想低头饮用水池的水,水位就往下降低。
  • 美丽的大自然、风景画 & [[Jacob van Ruisdael]]
  • 光的特殊地位
    • 完美认知方式的条件
      • 光是最让人偷悦的东西:光是一切善良美好和吉祥降福的象征。在所有宗教里,光标示着永恒的解救,黑暗标示着诅咒。
        • #Yuan 并非所有宗教都是这样。如印度密宗的Kali(时母)等黑暗女神象征创造与解脱;道教里阴阳也同样重要;神道教里天照大神躲入洞穴的黑暗带来了舞蹈和欢乐的诞生;亚马孙雨林里的部分原始部落里,黑暗是智慧和梦境的源泉……基督教和柏拉图主义的光明隐喻被普遍化了。
    • 视觉与意欲没有直接的关联,是最高贵的感觉
      • 嗅觉味觉是最不高贵的主观感官感觉 by [[康德]]
    • #Yuan 盲人怎么办?
      • 盲人也可以有崇高而优美的审美体验。
  • #Yuan 根据Neuroaesthetics神经美学的研究:不同来源引发的审美体验有相似之处,对于视觉、音乐、面孔、道德、数学的美的体验,都与内侧眶额叶皮层的A1区的活跃相关。
    • 审美体验时大脑的奖赏系统(包括伏隔核、腹侧被盖区)高度活跃——这恰恰是处理欲望和快感的区域。“审美愉悦”离不开“意欲”的多巴胺。
  • #Yuan 美的客观性疑问
    • 叔本华:美的欣赏是超越生物本能的纯粹精神活动
    • 不存在纯粹的、理念性质的“美”的客体。首先审美偏好本身就可以用进化论的观点解释,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下,人们对于同样事物的“美”“丑”的概念也差异巨大。

 

39~40 崇高感理论

  • 崇高感
    • 面对庞大与壮美事物,心生渺小与恐惧。如能克服恐惧,冷静欣赏,就能体验“崇高感”。即作为肉体的自我感到自己确实渺小脆弱,但作为能够理解和欣赏这一切的精神存在,我又是伟大的。
  • 崇高感的本质
    • 面对威胁意欲的对象
    • 主动超越恐惧、仍然保持审美观照状态
    • 意识到自己的双重性
  • 崇高感spectrum(多个等级)
    • 从微小的崇高感 到 优美感
    • 温暖之于意欲,就是光之于认知。
      • 正如人既是激烈的和阴沉的意欲冲动(这由作为其焦点的生殖器的一极标示出来)的同时,又是永恒的、自由的、喜悦的纯碎认知主体(这由脑髓的一极标示出来);同样,与这种对照相应,太阳即是光明的源泉——而光是最完美的认知方式的条件,也正因此是最令人愉快的事物的条件——同时也是温暖的源泉,而温暖则是一切生命,亦即意欲在更高现象等级中的一切现象的首要条件。
        • Q:#Yuan 生殖器=意欲中心,大脑=认知中心
        • 大脑的欲望系统
          • 下丘脑:性欲、食欲、攻击性的中枢
          • 边缘系统:情绪和动机的核心
          • 前额叶也参与欲望的产生和调节
        • 全身的认知分布
          • 肠道"第二大脑":影响情绪和决策
          • 心脏神经元:参与情感处理
          • 免疫系统:影响认知和情绪
        • 温暖与生命
          • 嗜冷生物在极地、深海繁衍
          • 某些生命形式在接近绝对零度时仍可存活
          • 生命的定义不应局限于特定温度范围
    • 花香 → 鸟语 → 大草原 → 沙漠 → 风暴、巨浪、愤怒的大自然
      • 谁要是没有能力如此地观照,就带着羞愧的自卑遭受意欲无所事事的空虚(无聊的根源)之苦。就此而言,这给出了测量我们自己的智力价值的尺度,总的来说,^^我们忍受孤独,或者喜爱孤独的能力^^就是这方面的一个不错的标准
  • 崇高的类型
    • 动力的崇高:面对自然力量
    • 数学的崇高:面对无限的空间时间
      • 我是所有的这些创造物,在我之外,并没有任何他物 from [[BOOK/Upanishads奥义书]]
      • 我们以一种相当直接的方式,通过某一空间就已经可以获得过种数学的崇高感,这空间虽然与宇宙相比是小的,但却因为那是我们可直接感知的、是依照所有三维及其全部之大作用于我们,这足以让我们自己的身体变得几乎无限的渺小。一个对感知来说空洞的空间是是永远无法造成这效果的,因此一个敞开的空间是不行的,而只能采用一个通过其边界可以从所有维度都直接感知到的空间,亦即一个相当高和巨大的拱顶……
    • 在此之所以产生崇高、壮美的感觉,是由于察觉到我们自己的身体在这宏大、壮伟面前缩小为无物;另一方面,这宏大、壮伟本身又只是在我们的表象当中,而我们作为认知的主体则是其承载者;因而在此,一如在任何情况下,是由于这两者的对比:我们自身作为个体、作为意欲现象的渺小和依赖性,与我们作为纯粹的认知主体的意识。
  • [[BOOK/哈姆雷特]]
    • 你像是这样一个人: 在感受这所有的痛苦的同时,又感受不到任何痛苦, 对命运的打击和奖赏, 都以同样的谢意接受。
    • 这是因为在其一生和变故中,他所看到的更多的是人类的命运,而不是他自己个人的事情,因此,他在此更多地表现为认知的人,而不是受苦的人。
  • 崇高的对立面
    • 诱人的东西:刺激意欲
      • 荷兰食物静物画
        • 它在观者那里唤起了意欲,并因此扰乱了纯粹美学的观照。但这由此刺激起来的,却是一种强烈的反感,一种抗拒:它唤起了意欲,因为它向意欲展现了让其反感的对象物
        • 绘画中的水果仍是允许的,因为水果是花朵的进一步成长和形成,通过其形状和色彩而呈现为美丽的大自然产品,而又不至于直接迫使人们想到其可被食用。
    • 令人恶心的东西:引起反感
  • Q:
    • 植物无认知能力,需要被人类观照才能实现其美。
      • 自作多情:"树木向我们的感官展现和让我们感知其多样的形式,其目的是:既然它们无法认知,它们似乎就想要被认知。[[BOOK/上帝之城]]
      • 认知能力也是一个spectrum,是渐进的复杂度差异,而不是二元对立的
        • 从细菌的趋化性→植物的复杂行为→动物认知→人类意识
        • 不是二元对立而是渐进的复杂度差异
        • 微生物群落表现出集体"智能"
        • AI系统展现出某些认知特征
      • 植物的认知能力
        • 植物的认知能力
          • 记忆:含羞草可以"学习"忽略无害刺激
          • 决策:植物根系在养分选择中表现出复杂决策
          • 交流:通过化学信号警告同类
          • 亲属识别:某些植物优待近亲
          • 时间感知:生物钟调节开花、叶片运动
    • ^^如果审美时我们失去个体性,那么不同人为何会有不同的审美体验?^^
      • 是否存在一个最完美的表象?

 

41~42 美的普遍性

  • 每个事物都可以是美的
    • 都可被纯粹客观地观照
    • 都表达某种理念
  • 优美与崇高,或说壮美的差异:
    • 那纯粹的、不带意欲的认知状态——这是任何审美观照的前提条件和要求——在客体邀请和吸引其进行美学观照的时候,是没有抗拒地、只是由于意欲从意识中消失和就像自然而然地发生;抑或这纯粹的认知态只是通过自由的、带意识的超然于意欲才可获得的,而那所观照的对象物本身与意欲处于一种不友善的、带敌意的关系,而放任于这种关关系的话,就会取消和终止那审美观照。
  • 美感愉悦的两个来源
    • 认识理念本身(客体方面)
    • 纯粹认识的状态(主体方面)
    • 两重含义
      • 我们称一样东西美的时候,也就此表示这东西是我们审美观照的客体,而这本身包含了两重含义。也就是说,一方面,看到这东西会让我们变得客观,亦即我们在观照这东西时,不再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个体,而是意识到自己是认知的、纯粹的、不带意欲的主体。另一方面,我们在对象物那里并不是认识到个别的事物,而是认识到一个理念,而这种事情的发生,只能在我们对这东西的审视并不是听命于根据律、并不是紧随这对象物与这对象物以外的任何其他东西的关系(这些关系最终都与我们的欲求有关),而是只审视那客体本身的时候。这是因为理念和认知的纯粹主体,永远是在同一时间作为必不可少的两个对应物进入意识中

 

43~44 艺术的等级体系

  • 物质本身是无法表现理念的
  • 越往上、展现的“意志”越复杂、越丰富
  • 建筑艺术
    • 表现最低级理念:重力与僵硬性 (重力向下拉扯与建筑对其的抵抗)
    • 展现力的斗争与平衡
    • 光的重要作用
      • 建筑艺术的作品还与光有一种特别的关系
      • 我认为建筑艺术的使命是在揭示重力和僵硬性的同时,也揭示光与这些完全相对立的本质。也就是说,在光线受巨大的、不透明的、边界分明的和多种多样形态的团块的阻挡、妨碍、反射的时候,光至为纯粹和至为清晰地展示了其本质和特性,并合予观赏者巨大的乐趣,因为光是事物中最让人愉悦的东西,是最完美的直观认识方式的条件和客观对应物
    • 水利工程
      • 必要性与功利性
      • 为重力理念(亦即在其与液体性,亦即不具形状性、至为容易的可移动性和透明生结伴的时候)所做。
  • 园艺与风景画
    • 表达植物界的理念
    • 主体方面占优势(园艺无法主宰其材料,而建筑可以)
    • 园艺的作用是有限的,它所拿出来夸耀的美,几乎完全属于大自然,它本身为此所能做的并不多
  • 动物画与雕塑
    • 表现更高级的理念
    • 客体方面占优势
    • 展现意欲的多种程度和方式 - 在同一个主题上的变奏
      • 在动物处于自由、自然和舒适状态时对其观察。对动物的多种多样的、奇妙的形态及行为和活动的客观考察,是从大自然的巨书中所得到的富有教育意义的一课,是对"万物的签名"
    • 梵文语句:塔特,塔阿姆,阿西 (这些众生,就是你)
    • Cases
      • 埃尔金浮雕
      • 威尼斯军械库门口的比雷埃夫斯石狮
      • 梵蒂冈 动物大厅
      • 蒙特·卡瓦洛
  • 人物艺术
  • 戏剧
    • 建筑的对立一面和排在优美艺术系列中的另一端就是戏剧。戏剧把最重要、含义最深长的理念带给认知。
  • 建筑艺术与造型艺术和文学艺术的区别在于:
    • 建筑艺术并非给出事物的复制品,而是给出了事物本身:建筑艺术并不像上述其他艺术那样复制所认识的理念。
    • 建筑艺术的作品极少像优美艺术的其他作品那样,是为了纯碎的美学目的而建造出来的。

 

Q:

  • 木制建筑是虚假的建筑?
    • 假如有消息说,我们本以为是石头造成的建筑物,其实只是木头做的,那也会发挥几乎同样的作用,这恰恰是因为那那僵硬性与重力之间的关系与因此各个部分的含义和必要性现在就改变利更动了,因为那些自然力在木制建筑物中的显现大为减弱了。因此,^^根本不会有任何优美建筑艺术的作品是由木头做成的^^,尽管其有着所有有的形式。